(专报1)
中共山亭区委山亭区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2021年1月7日
一是夯实机制保障,攒聚工作合力。召开全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36个单位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全域旅游创建专班,构建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印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倒排工期,集聚创建工作合力。成立山亭旅游智库,以区政府名义聘请首批专家10人,与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夯实政策保障,激发创建动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各类资金和旅游人才参与全域旅游建设。坚持多规合一,编制了《山亭区全域旅游发展与提升规划》,着力构建“一核+一环+两横两纵+四区+四大综合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同时,将全域旅游工作列入年度经济社会综合考核,极大激发各级各部门创建动力。
三是夯实要素保障,提升服务能力。全域交通快速便捷,开通城区至景区旅游公交,建成7条60公里旅游绿道,新台高速、枣庄机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改建旅游厕所314座、旅游驿站11处,沿主干道设置旅游引导标识标牌267块,加快投资1.97亿元的文化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实施旅游线路沿线风貌集中整治,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统筹实行“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和垃圾污水无害化、生态化处理,集中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美丽乡村旅游带。围绕旅游六要素,科学规划餐饮、住宿、购物等发展布局,目前已发展各类住宿酒店77家,接待床位达到7700张;发展旅游购物店40余家、精品民宿26家,其中翼云湖柜族部落荣获中国春博会民宿展金奖。
四是夯实产业保障,增强发展活力。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推进多要素集聚、多产业叠加,提高综合效益。“旅游+商业”,先后建成贵诚金街、山亭商贸城、金洲商业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旅游+文化”,打造了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月亮湾湿地等景区和洪门葡萄村等旅游项目,豆制品文化展览馆、湿地生态博物馆、枣文化展览馆等建成开放,八路军抱犊崮抗日根据地遗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旅游+农业”,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3个、省级开心农场13个、省级精品采摘园14个。“旅游+体育”,抱犊崮玻璃滑道、树冠漫步、高空滑索项目建成开放,连续举办抱犊崮登山节、梅花山山地自行车赛事、太极拳公开赛等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赛事。“旅游+康养”,坚持“医养结合”“养旅融合”,银光福源养老中心建成运营,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创办医养结合医院。“工业+旅游”,重点打造汉诺庄园、润品源、城头豆制品基地3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使工厂成为旅游景点、城镇成为旅游集散地。
五是夯实服务保障,增添发展推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规划先行、强化监督”原则,在旅游市场治理的制度和手段方面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了旅游、公安、市场监管、法院等旅游综合执法联动机制,成立了全省首支旅游警察大队、全市首家山亭旅游巡回法庭、山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建立健全“旅游行业诚信体系”,成立山亭区旅游协会、山亭旅游餐饮行业协会,强化行业协会自律。结合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招募“百灵鸟”志愿者,开展文明旅游行动,形成全民共创共建共享浓厚氛围。同时,全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湖沟旅游合作社入选国家“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兴隆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带动具有示范性和启示性,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旅游扶贫做法全省推广。目前,已发展10个省级旅游强镇、36个旅游特色村、110家“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
六是夯实营销保障,扩大品牌魅力。加大宣传投入,在央视《朝闻天下》、山东卫视等高端媒体开展全方位、高频率的宣传营销。强化线路节事营销,优化“四季游”线路,对外发布历史文化游、美丽乡村游等6条精品线路、5条“相约星期六·悦跑新山亭”线路。以节会拓市场聚人气,成功举承办世界老年旅游大会、山亭美味·地方特色美食争霸赛等活动。创新营销手段,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兴媒体,提升全域旅游知名度,其中山亭旅游官微、抱犊崮线上营销两个案例成功入选省十佳旅游网络营销优秀案例。
编 辑:邱莉雯 审 核:李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