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报2)
中共山亭区委山亭区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2021年1月11日
一是放大融媒声音,讲好“山亭故事”。我区作为中宣部首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按照“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定位,高标准建成“中央厨房”,以指挥调度系统、大屏可视化系统、新闻演播大厅等一体式现代化融合传播模式,推动山亭电视台、声动970电台、微博“山亭发布”、“幸福新山亭”微信公众号、山亭周讯报社、“山亭融媒”APP等多种传媒形态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构建起“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立体宣传格局,满足对上与中央省市媒体、对内政务服务平台的资源通融。2020年,融媒体中心共创作视频作品1554个、图片8300余幅、文字作品7100余篇,其中新闻联播刊发4条新闻,新华社刊发通稿31篇。
二是网上点单下单,助力志愿服务。我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独立机构,构建了“中心—所—站”三级组织体系,建立1个区级中心、10个镇街所、275个村居站,成立志愿者服务队108支,注册志愿者7万余人。为实现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共享、同频共振,坚持两中心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依托“山亭融媒”APP平台,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子栏目,设计数据公示、团队总数、志愿服务、实践阵地、我的足迹等功能,有力促进了志愿者招募、管理规范化。截至目前,全区共梳理制定理论宣讲、科普培训、乡村义诊等志愿服务项目136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次。创新“讲、评、帮、乐、庆、送”载体形式,先后组织开展了“讲山亭故事 传时代文明 颂祖国繁荣”“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宣讲、百姓宣讲团“四进”活动100余场次,受众群众5万余人。
三是常态监测调度,营造清朗空间。依托区融媒体中心大楼,由山东广电信通有限公司编制设计,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面积200多平方米的互联网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开通电子政务外网行政服务域和公共服务域线路、网信403专网,成功接入了“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监测预警常态化、分析研判科学化、应急指挥可视化,被评为全省互联网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同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成立了编制11人的区互联网信息中心,为区委直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选拔组建27人的区网络文明监督员队伍,对347个备案网站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已稳妥处置各类舆情180余起。
四是注重民呼我应,畅通诉求渠道。“e诉通”是我区创新诉求反映渠道,通过媒体网页、微信公众号两个线上渠道接受群众诉求,让数据多“跑路”,解决群众难题的有益实践。目前,全区新媒体平台及53个职能部门微信公众号全部添加“e诉通”功能菜单。群众在“e诉通”平台提交诉求,工作人员8小时内受理,能回复的立即回复,需要上报的及时上报,区平台进行研判、移交相关镇街和部门,一般7个工作日内办结。推行网格化管理,设置专职网格员694名,配备手持终端,及时收集、移交、解决民生诉求。实现职能部门全覆盖,协同落实解民忧。目前,“e诉通”平台逐渐被群众所熟知并应用,关注人数已达到17万余人,自运行以来已受理诉求14168件,办结率达99.8%,群众满意度达99.1%。比如,2020年4月份,有群众在“e诉通”留言,被誉为“江北春果第一枝”的水泉火樱桃因疫情出现滞销难题,区网信和新闻部门第一时间与相关镇村联系了解实情,并走访调研,积极对接“学习强国”山东平台,在全国网络直播山亭火樱桃,关注量达26万人次,助农促销1.2万单,销售额达160余万元。
五是打响“亭好”品牌,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微媒体、客户端等即时快速、互动娱乐等特点,联动政务服务、公共客运、交通、交警、景点等,推出“亭好办、亭好吃、亭好住、亭好游、亭好购”等系列服务。通过规模联动、多点共振、动态发布的节目呈现方式,联动微博、微信、APP等融媒体平台,动态发布“吃住行游购娱”服务资讯,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和导航,助力“亭好的”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亭好办”,在全省率先建立区级电子证照系统,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市民中心,推行不见面审批、全流程并联审批、容缺办理等服务,2020年开展预约“上门办”“一对一定制办”服务4500多人次。(根据区委宣传部材料整理)
编 辑:刘 勇 审 核:李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