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70406/2022-06377 | 主题分类 | 公路 |
成文日期 | 2016-09-19 | 发布日期 | 2016-09-19 |
发文机关 | 区政府办公室 | 关键词 | 无 |
发文字号 | 山政发〔2016〕14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山亭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山亭区创建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政发〔2016〕14号
各镇人民政府、山城街道办事处,山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山亭区创建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山亭区人民政府
2016年9月19日
山亭区创建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以下简称“网化示范县”),加快实施我区农村公路建设,不断优化路网结构,改善全区农村交通条件,提高村道通达水平,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全面构建“安全、便捷、畅通”的农村公路路网格局,根据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全区农村公路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区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山区农村基本出行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在此期间,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大、建设质量好、群众受益面广,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15年底,全区通车总里程达到1333.6公里,其中省道7条、175.8公里,县道12条、150.3公里,乡道28条、186.6公里,专用公路4条、10.0公里,村道937条、810.9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0.87公里,全区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100%。尤其注重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强化“三落实一到位”:即管养责任主体落实、管理机构人员落实、管养资金落实及政府目标考核到位。
但是,全区农村公路多数已超出使用年限期,好路率逐年下降,大量农村公路亟待大修重建。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车辆不断增加以及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对部分农村公路进行升级改建。主要困难在于:自然村数量众多,作为纯山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0%,自然村总量达800多个且相对分散,因上级财政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补助规模连年递减,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压力较大;农村公路网化程度不高,受资金不足的限制,县际之间、区内各镇及各村之间尚未实现网络化全覆盖,与农民群众出行便捷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村内“户户通”需求量较大,大部分镇村无力承担“户户通”所需配套资金,全面实现户户通存在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
二、任务目标
(一)总体任务。“网化示范县”活动期间,以全区276个行政村(居)改造为重点,实施行政村村内主要街道硬化,改善行政村之间的必要连接,实现必要通达,同时,争取实现常住人口的自然村全部通硬化道路,方便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打造村村互通、畅通便捷的农村路网格局。2016-2018年,计划完成300.7公里的建设任务、路面工程预算投资9116.4万元。
(二)具体任务。2016年,完成主要村间连接道路140.3公里,完成投资4518.3万元;2017年完成90.3公里,完成投资2719.4万元,其中村间连接道路47.3公里,村内主要街道43公里;2018年完成剩余村内主要街道70.1公里,完成投资1878.7万元。
1、新通自然村道路建设:在原“两通一改”农村公路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建设新通自然村道路9条、9.0公里,实现全部自然村通硬化道路。
2、村间连接主要道路:对连接各村间的主要道路进行大修改造,修复路面损坏严重的路段,新建必要的村间连接道路116条、178.6公里,其中新建连接道路53条、59.4公里,原路面大修63条、119.2公里,消除次差级路面,实现村间主要道路路况彻底改善。
3、村内主要街道:对各村的村内主要穿街道进行硬化,硬化街道约113.1公里,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一至两条主要街道与通村主路相接。
三、建设管养标准
(一)建设标准。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公路工程建设、验收等标准规范。重点建设村级公路,公路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标准;对部分具有干线功能或通客车功能的村级公路适当加宽至6米;街道路段配备完善的路侧排水及安全防护设施,真正实现“路宅分家”。
1、路基工程。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边坡稳定,排水和必要安全防护设施完善,具有较强的公路抗灾能力;小桥涵等结构物能够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2、路面工程。路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久性和相应强度,表面满足平整、抗滑和排水规范要求;一般情况下应当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对于交通量较大的路段推荐使用两层基层。
3、沿线设施。农村公路标志标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相关配套设施齐全完整;道口桩按规定标准设置,做到位置适当、准确、醒目、美观;沿线公路用地范围内能够合理绿化,绿化里程占宜绿化里程85%以上。
(二)管养标准。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公路工程养护的标准规范。《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贯彻落实到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长效运行机制。
1、路基满足标准宽度;路肩平整坚实、无车辙坑洼,边缘整齐,与路面相接顺适;边坡稳定,无杂物;边沟及排水设施完善、通畅;安全防护设施无损坏。
2、路面整洁平整,行车顺畅;沥青路面无坑槽、松散、沉陷、拥包等严重病害;水泥路面无沉陷、严重破碎板、坑洞等严重病害;路面预防性养护及时,病害处理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3、桥涵配套设施齐全;承载能力满足相应技术标准;路线与桥涵衔接平顺,无明显“跳车”现象;桥涵栏杆帽石无缺损,支座、伸缩缝维护完好;桥涵无淤塞,排水畅通;锥坡、护坡完好;桥梁两端按规定标准设置了示警桩。
4、农村公路沿线路域环境和村容村貌改善明显,路产路权得到有效保护。
四、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
(一)严格项目管理。“网化示范县”建设项目要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许可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交竣工验收制等相关制度,保证项目依法合规进行。从项目设计、审批、招投标、监理、质量监督、施工许可、交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引入监督机制,做到合法、合规。工程施工和监理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委托第三方对工程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要科学编制项目实施计划,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安全防护、限高限宽、道口桩、桥涵示警桩等沿线设施进行同步施工。项目里程和走向采用GPS测量后纳入项目库。路线走向要考虑农村公路整体布局和网化建设需要,做到规划方案科学、合理。
(二)强化资金保障。结合建设规模和我区近年来农村公路工程造价,以上工程总投资约需9116.4万元,除省财政补助外,地方配套资金约需6080.4万元。建设资金主要是用好上级补助资金,建立网化资金专户,保证专款专用。对新通自然村和村间连接道路,除上级补助资金外,由区财政全额配套。对村内主要街道硬化的投资,由区财政承担50%,镇、村两级共承担50%。道路建成以后,由所在镇、村纳入日常养护范围。
(三)加强监督监管。区监察、审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村级公路网化建设工程的监督,防止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业主单位要加强“网化示范县”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管理,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认真推行“三合同”制度,建设、设计、施工、监督单位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承、发包双方应签订安全、廉政合同,明确双方在安全、廉政建设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承、发包单位内部也要层层签订安全、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安全、廉政责任落实到人。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保障。区政府成立“网化示范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长任副组长,区发改、财政、交运等有关部门和各镇(街)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工程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和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精心组织实施,确保“网化示范县”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二)严格考核奖惩。网化示范县任务确定后,要严格按照批复的建设标准和规模实施,区、镇、村三级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建设任务分解到位。区政府把“网化示范县”建设工作纳入各镇街、各有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制定奖励办法,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将对各镇街“网化示范县”建设工作实施严格考核,实行月评比、季总结、年底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每年底,对完成任务较好的镇街予以重奖;对完成不好的在全区进行通报批评。同时,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道路环境和村容村貌,保护好路产路权,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三)加大宣传引导。依托区政府网站、《山亭周讯》、山亭影视台等各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网化示范县创建活动,及时通报工程进度,总结先进经验,动员各级力量,群策群力,努力营造“网化示范县”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共同把示范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文件文字版:
山政发〔2016〕14号山亭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亭区创建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doc文件PDF版:
山政发〔2016〕14号山亭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亭区创建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doc 山政发〔2016〕14号山亭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亭区创建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