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63704060004/2023-00002
- 主题分类:工作计划及落实
- 发布机构:山亭区工信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1月03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01月03日
- 标 题:【工作总结及计划】山亭区工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 效力状态:有效
【工作总结及计划】山亭区工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打算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一、2022年工作成效
2022年以来,区工信局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各项部署安排,按照“1473”工作思路,以山亭产业突破为契机,围绕“5+3”现代产业体系,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紧盯关键指标和重点任务,突出“四个抓手”,持续发力、精准使力,力促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
一是加大骨干企业培育,做大工业规模。坚持把骨干企业培壮作为突破山亭的重要支撑,实施“521”企业培壮行动计划、“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持续推动“小升规”,着力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优质企业,有力推动企业提档、产业提质、工业提效。今年以来,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78家;新获评天畅环保、东粮生物等4家“瞪羚企业”,同泰维润、钢锢诚等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牛电汽车、黄金宝贝等1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10月份,工业总产值84.3亿元,同比增长12.6%。
二是抓紧技术改造,作优企业存量。深入挖潜技改存量企业,精心策划储备技改项目,按照“谋划一批、开工一批、纳统一批、投产一批”四个一批,建立50个项目总投资59.1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培育梯队库,用好技改专项贷、技改项目设备奖补、技改基金等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实施“零增地技改”、智能化技改,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10月份,新增纳统工业技改项目19个,在库工业技改项目达到33个,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2亿元,同比增长11.4%;完成制造业技改投资5.2亿元,同比增长19.5%。4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财政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项目;4个项目成功申报市级技改设备奖补资金;3个项目获得市级技改贷款贴息;7个技改项目列入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永源纺织成功申报省级技改设备奖补资金,实现零突破。
三是实施“两化融合”,推进数字赋能。持续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挥好同泰维润、华宝牧业、莺歌食品等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典型经验,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工厂建设,引导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今年以来,新建5G基站73处,累计建成272个;莺歌食品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翼云科创园成功创建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积极推动移动公司与博雷顿合作开展5G无人驾驶实验,数字技术应用成果在传统产业逐渐显现。山东欧乐食品有限公司的欧乐食品产业链云平台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这是在2021年我区1个平台入选的情况下,再次入围,全市唯一。
四是实施产业强链固链行动,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加强产业发展调查研究,完成砂石产业调研报告、锂电产业发展报告。积极引进和服务优质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博雷顿、汉诺汽车、牛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延伸链条、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东鹏生态科技新材料、集强新材料、山立绿色装配式建筑、亿泰新型建材科技产业园等龙头项目落地建设,促进产业链条“强筋壮骨”。今年以来,新材料产业新签约项目8个,新开工项目11个;高端装备产业新签约项目10个,新开工项目4个。
五是争创企业荣誉,提升服务企业水平。把尊商重企放在高处,牵头制定了《山亭区杰出企业家、优秀企业家和招商功臣评选办法》,年初开展了突出贡献企业、企业家评选活动。加强惠企政策宣贯推送,梳理对上申报争取事项31个,明确服务专员,全力指导企业申报。今年以来,累计帮助企业成功获评80多个品牌荣誉。创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省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4家;8家企业入选市百强企业,5家企业成功申报市“双30”企业;华沃水泥、连银山建材成功获批省级绿色工厂;华润纸业获得过门槛市级奖励资金;春福盈豆制品荣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实现山亭区零突破。
六是党建引领示范,稳定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党的建设,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永恒主题,用于指导“工业强区、产业兴区”的命题。坚决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将意识形态建设纳入局党组理论中心学习组计划,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党员带头示范引领,让党旗飘扬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员留住单位,抓好疫情期间保生产、保运行、志愿服务等工作。建立规上工业企业货车报备流程,构建了“企业报备、属地审核、工信推送、交运协同、卡点联动、专车引领”的外来运输货车闭环管理机制,为企业办理市、区级通行证116张,畅通企业运输渠道,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原料和产品运输。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进行盐务执法检查,常规检查民爆企业,积极推进多年信访难题化解,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2023年主要工作目标和推进措施
聚焦山亭产业突破,坚持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两手抓、两手硬”,积极推动“南融西接”“融主接强”,向南加快融入主城区,向西全面对接滕州,主动接受辐射带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扎实开展工业提升攻坚突破行动,全力以赴推动企业优化升级,努力“做优存量、做强增量、做大总量”。
一是全力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深入实施“521”企业培壮行动计划,强化政策落实和纾困帮扶,对新投产企业和营业收入1500万以上的小微企业进行“点对点”重点帮扶指导,争取更多优质企业入库培育,争取年度完成攻坚任务,秀美汇鑫、宏大钢结构、金达莱塑业、海友饲料、领潮粮油等企业17家企业升规。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培育更多的“瞪羚”“专精特新”企业,年度新认定省市级专精特新、瞪羚企业20家以上。
二是全力实施产业强链固链行动。结合“5+3”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加大“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力度,有针对性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加强高端装备产业链培育。挖潜隆大机床潜力,挖潜市场,提升品质,持续提升机床发展内生动力。力促我区中小企业机床营收增幅达到10%。深入开展沿链招商和“以企引企”精准招商,加快推进博雷顿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进展,推动企业向规模扩张、向创新提升转型、向高端产业链拓展,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企业重点帮扶指导,积极化解要素制约瓶颈,推动隆大机床、牛电汽车等企业技改升级,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申报项目和奖补政策支持。
强化新材料产业链建设。一是建设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加快建设卢山口、周村南山、玉子山和依山口4处矿山,形成千万吨级砂石骨料基地;规划西集镇黑山前灰岩矿、店子镇平子花岗岩矿、冯卯镇上竹元花岗岩矿3处采矿权,推动石材加工向装修板材、绿色板材、高钙粉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推动娄山矿山、华沃矿山等6大矿山实施绿色化、智能化开采,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创建省级绿色矿山,引导华沃水泥、连银山建材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二是加快原料型企业向产品型企业转变。支持企业采用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扩大生产、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水泥品质。大力实施连银山生态板材深加工、华沃水泥回转窑提质增效、华润纸业退城入园、北新建材新型装饰材料等一批技改项目。靠前服务、重点支持,鼓励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重点发展节能型、装配式新型建筑材料。三是加快传统建材向新型建材转变。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理念,加快推进东鹏生态科技新材料、集强新材料、山立绿色装配式建筑、亿泰新型建材科技产业园等龙头项目落地建设,全力打造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全市新材料重要板块,以此引领建材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拉长产业发展链条。推动新材料产业向精细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三是全力实施工业技改提级行动。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市、区三级技改设备奖补资金、技改专项贷、股权投资项目,享受政策红利。抓好技改基金运作,动态管理基金项目储备库,遴选一批改造效果好、技术高、示范效应大、带动作用强的代表性项目进行信贷投放,激励引导企业技改扩能,实现产业提档升级。谋划2023年区级技改项目54个,涉及大健康食品、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4个板块,计划总投资73.3亿元。加快推进总投资1.1亿元的嘉泽钢结构生产线技改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汉诺佳池葡萄酒白兰地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博雷顿二期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加强服务,实现应统尽统。
四是全力实施工业产值增加值双提升行动。目前,我区存在产值正增长、增加值负增长的情况。为有效破解之一现象,鼓励现有增加值系数29.9以上的企业积极实施技改扩能,实现稳步可持续发展。会同相关部门、镇街积极推动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培植产值新的增长点。同时,重点招引培育一批增加值率高、配套效益好的大企业、大项目,平衡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
五是全力实施创新育人行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引导企业加大人才引进、研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强“微创新”和“再创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新增省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5家以上。突出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打造一支战略型、创新型、开拓型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六是全力实施数字赋能增效行动。持续提高工业互联网服务能力,发挥华宝牧业和欧乐食品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优势,不断提高服务供给能力,赋能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推进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同泰维润、莺歌食品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经济开发区和高端塑编园区等为重点,打造数据驱动的决策系统,推动数字技术与园区管理深度融合,推进园区要素资源的网络化汇聚,强化园区企业高效协同和资源共享。
七是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推动企业固本强基。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信访稳定工作,全力以赴守牢发展底线。落实好各级惠企政策,推动更大规模降税、更明显减费、更便利融资,帮助企业“降本减负”,实现“轻装上阵”。当好“企业娘家人”,践行“一线工作法”,站在前、冲在先,一切盯着企业干、一切围着企业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