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63704060004/2023-00010
- 主题分类:工作计划及落实
- 发布机构:山亭区人社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1月05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01月05日
- 标 题:【工作总结及计划】山亭区人社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 效力状态:有效
【工作总结及计划】山亭区人社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工作总结暨下步工作计划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坚持促发展与惠民生相结合,认真履职、真抓实干,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就业优先,就业形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305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7%;单位就业人员中初次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525人,参保比例100%。一是强化公共服务。创设第一批生态公益岗2440个,安置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在家门口就业,其经验做法被新华社《高管信息》、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等宣传推广。强化企业用工保障,深入开展“政策入企、问需于企”系列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4场次,为77家企业发布用工招聘信息2148条,解决用工1154人。二是主动助企纾困。牵头组织召开全区“助企纾困促发展 聚力实干保民生”政策通报会,为265户符合申领条件的参保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资金262.73万元,涉及7090人。三是全力扶持创业。为87户个贷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36万元,为14家小微企业贴息贷款3598万元,带动就业276人。全面落实各项创业补贴,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39人、57.5万元;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11户、11.2万元,带动就业56人;创业场所租赁补贴38人、11.4万元。完成大学生创业引领91人,发放大学生就业创业补贴43万元、人才购房补助62万元。四是强化技能培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458人,深入推进企业自主评价,新增高技能人才658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01人、17.15万。
(二)坚持保障民生,社保基础夯实。一是推进全民参保。大力宣传社保政策,突出新业态企业、自由职业者等重点群体,实现新增参保1500人,养老、工伤、生育各类保险参保总人数达37万余人,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0%,预计全年征缴各项保险费54275.7万元。二是严格待遇兑现。严格企事业单位退休审批,办理企业退休392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220人。确保各项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截至11月底,为106530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待遇69110.36万元,发放工伤待遇533.48万元、失业待遇560.52万元,累计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金约2.5亿余元。三是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50元调整提高至160元,增幅达到6.7%。四是强化风险防控。组织开展居民养老保险暂停人员常态化清理、疑点数据清理等专项活动,处理疑点数据1323条,清理居民违规领取待遇270人、服刑人员违规领取养老保险待遇3人。强化重点案件稽核,核查企业142家,下达补缴通知79份。
(三)坚持人事服务,人才支撑有力。一是强化人才引进。组织参加“风云际会 创业枣庄”线上引才、“2022中国枣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交流会”等引才活动,达成合作意愿13人。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实名登记6人、博士3人、研究生91人、大学生1696人。二是强化人才培育。新增“山东省技术能手”3人、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高质量完成各镇街遴选的新型农民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培训900余人,获批省级专家服务基地1处,成功为山东百家兴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专家刁现民教授申领山东“惠才卡”。我区成功入选2022年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大潜力城市。三是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严格招聘程序,公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191名,聘用公费师范生10人、公费医疗生1人。加强专业技术职称考评,完成7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492人的报名审核,推荐10人申报新型职业农民。在全市率先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实施方案》,推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在日常,严在经常,顺利完成2021年度全区事业单位一般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结果备案工作。在全市率先开展事业单位管理岗职员等级晋升相关工作,目前己有69名事业单位九级管理岗人员晋升八级职员。按时完成绩效工资、正常晋升薪级等核定、审核等工作。严格人事档案管理,做好日常借阅、审核等工作。
(四)坚持依法行政,劳动关系和谐。一是强化劳动监察执法。全力做好日常巡查、举报专查、线索处理等工作,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日常监管与监测,确保监测平台预警动态清零。累计检查用人单位80余户,核处欠薪线索104条,立案9起,结案9起,其中1起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已移送公安机关。二是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新增劳动关系备案企业6家、1596人,全区总数达412家、5746人。获评枣庄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0家。推广使用电子劳动合同,累计上传1420份。三是加强调解仲裁工作。加大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协商解决力度,提高调解效能,累计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49起,按期结案率100%,调解率达82%。受理工伤认定59件、劳动能力鉴定申请45人次。
(五)坚持党建引领,服务效能提升。深入推进“五强五比五表率”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三年行动,开展研讨交流、“晚间课堂”等活动,着力提升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强化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机关支部成功申报“五星级党支部”。深入开展“人社服务进村居、服务群众零距离”活动,着力拓展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应用和覆盖面。推进“一窗受理”,114项公共服务事项入住政务服务大厅,通过溯源管理系统互通内部数据15268条。推行“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服务,窗口办件量70000余件,办结率100%。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志愿者34人奔赴方舱、隔离点及居民小区等抗疫一线,为阻击疫情贡献力量。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计划
虽然我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绩,但离领导要求和群众期盼,还存一定差距,面临一些客观困难和问题,如:一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加之受疫情影响,企业用工减少,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成效不明显。二是社保基金收支压力逐年增大,财政补贴负担较重。部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意识不强,新增扩面困难较大,参保覆盖面不广。三是欠薪、欠费案件时有发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压力增大。四是工作亮点不突出,个别干部争先创优意识不强,工作效能有待提高,等等。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全力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矢志不渝履行好民生部门的职责使命,高质量推动新时代山亭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守好“保障用工”阵地,实时监控企业用工需求和缺工情况,建立全区企业用工缺工报送和动态监测平台,帮助企业缓解缺工现状。规范发展零工市场,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招用工方面的作用。用好“稳岗惠企”政策,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稳就业作用,持续发挥就业补助资金促就业杠杆作用,全面落实稳岗补贴、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全力助企纾困。二是持续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扩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规模,加大对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政策知晓率,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适时举办创业大赛,引导企业参与建设更多高水平创业园,构建起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高校毕业生等各层次创业人才创业创新体系,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氛围。三是强化技能培训。大力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整合山亭创业学院、定点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根据区内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订单式培训,满足企业技术工人需求。充分激发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实施专项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扎实推进企业自主评价、学徒制培训等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工人。启动“山亭首席技师”评选,积极承办鲁班传人技能大赛,构建与省市职业技能大赛相衔接,具有山亭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四是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保用工促就业”行动,精心组织“春风行动”,继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推进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完善公益性岗位管理服务机制,着力加强在岗人员管理,启动第二批1375人岗位开发、人员上岗、技能培训等工作。
(二)稳步推进全民参保。一是加大政策宣传。扎实开展“企业大走访”,组织帮包科级干部送策上门,主动解答企业疑惑,落实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和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提高用工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城乡居民对社会保险政策的知晓度和认可度,积极进行全民扩面征缴。聚焦外出务工群体、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小微企业等重点群体,分类施策,靶向宣传,加大稽核力度,及时对接税务部门进行催缴,力争2023年实现养老保险新增参保32400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23600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28311人。二是落实兜底保障。严格落实扶贫政策,为我区建档立卡人员中符合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代缴居民养老保险,60周岁以上符合领取养老待遇条件的人全部领取养老待遇。及时督导有关镇街完成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落实到个人账户。三是强化风险防控。围绕初审、复核、审批等各个环节,不断健全内控监督检查机制,并制定规范性业务操作手册,形成“分段把关、分人负责”的工作格局,切实堵塞风险防控漏洞。
(三)强化人才队伍保障。一是加大人才招引。聚焦企业技术需求,积极组织区内重点企业参加中国·枣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交流会、省“千名博士进企业”行动等人才引进活动,适时承办“海聚山东”线上引才活动,支持优秀青年博士到企业参与技术攻关,全年引进海外留学人才6人以上。二是强化人才培育。按照优中选优原则,做好市级以上人才工程申报推荐工作,提前做好人选储备,推荐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3人、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不少于3人、技能型人才不少于4人,力争入选数量取得新突破。主动对接科技,商投,工信等部门以及省内外高校寻找资源,年内争取成功创建省级以上人才平台载体不少于1家。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行“无形认证”“非申即享”机制,推动人才政策落实和人才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畅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落实高层次人才“一对一”服务专员制度,妥善解决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就学、医疗等需求。依托职称申报评审系统和继续教育管理平台,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网上服务“一网通办”。四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支持有关企业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畅通城市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服务渠道。依托专家服务基层一体化信息平台,做好省(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常态化建设和考核。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机制,进一步扩大新职业、新产业职称评审覆盖范围,打通相关专业人才的职业成长通道,引导各类人才向“四新”经济集聚。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依法做好欠薪治理。开设“解薪愁·化心结”劳动维权课堂,不定期深入企业宣传劳动维权政策,持续加强根治欠薪源头治理。在局公众号设立“解薪愁·化心结”欠薪举报专栏,公布维权电话,畅通劳动维权绿色通道。加强预防性管理,对欠薪案件先进行沟通调解,调解不成再立案处理;对连续欠薪3个月以上的企业负责人以及采取平时发生活费方式的企业负责人及时约谈,避免出现公共安全事件。全力开展“无欠薪”市场主体诚信赋能行动,积极创新“无欠薪”镇(街)。二是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倾力打造“亭好调解”听竹工程品牌,创新性开发“1+3+N”调解模式,致力于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式的调解组织体系,把村居打造成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阵地。争取新创市级金牌调解组织1家。三是提高工伤认定质量。联合区司法局、区人民法院建立山亭区重大疑难工伤案件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联席会议委员会,有效预防各类工伤认定中的不当行为,切实维护工伤职工、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保证工伤保险基金安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