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63704060004/2025-00179
- 主题分类:工作计划及落实
- 发布机构:山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1月19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1月19日
- 标 题:【工作总结及计划】山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 效力状态:有效
【工作总结及计划】山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山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区委“1473”总体工作思路,聚焦“工业倍增、产业突破”目标任务,聚力高效服务项目落地、便捷服务企业开办、精准服务民生事项,持续擦亮“亭好办”品牌,助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24年山亭区成功上榜全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督查激励名单,全市唯一,同时获评全市首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督查激励地方;全省登记许可领域改革“不再核发纸质营业执照”枣庄市试点工作任务交由山亭区开展;成功争取全省工程建设领域“提高重点项目精准管理能力”“揭榜挂帅”项目;创新“‘农药管家’让服务贴心”改革经验,入选2024年《山东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汇编》;“政务机器人”开启信息精准推送新模式入选省“揭榜挂帅”活动优秀案例,全省推广。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创新工作方面
1.打造“投资会客厅”,提供“一站式”服务场所。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全新打造“投资者之家”会客厅,全市第一家将“柜台式”服务变为“客厅式”服务,增设实体会客室、移动会客室、云上会客室,全面升级服务阵地,与项目实现线下“面对面”、线上“屏对屏”等多种会面方式。今年以来,投资者之家接待企业群众200余次,提供咨询、解读、帮办等服务300余次,办理审批200余件,被《枣庄改革政研》《山亭改革》等媒体报道;《枣庄山亭:打造“投资者之家”助力擦亮“亭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在《中国营商环境》刊发。
2.创新“项目管家”,提供“精准化”服务。组建7支项目管家团队,落实“一名项目专员+一名项目单位联系人+一个项目管家团队”的“1+1+1”项目管家服务机制,对全区省市区80个重点项目开展“一对一”帮包,通过“提前介入、主动对接、超前服务”工作方式,提供上门服务,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开展“送政策、送服务”上门活动,现场讲解项目手续办理。同时,为项目量身设计全链条手续办理流程图,实现“精准画像”一企一图。今年以来,开展入企服务110次,当场解答营业执照变更、节能审查、取水许可办理等问题200余个,办结枣庄机场、华润机组改造等项目手续60余件。5月份,枣庄民用机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遇到图审等难题,“项目管家”主动联系市图审中心,帮助补正材料,有效化解不利因素,为施工许可证顺利审批扫清了障碍,护航机场工程建设项目快开工。山亭区为重点项目手续办理提供“项目管家”式服务做法开创全省先河,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大众日报》《闪电新闻》等报道;《大众日报》8月24日头版刊发文章《以环境之“优”促发展之“进”》,山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的“项目管家”典型做法被作为引言典型案例报道。
3.创新“审勘分离”,提升审批效率。山亭区在全市率先实施“审勘分离”模式改革,成立勘验服务专职队伍,设置勘验服务室,材料审查和现场踏勘分步实施、“两权”分离,互为督促。创新开展“勘前指导”“多勘合一”“联合勘验”服务创新,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执照许可类“云预勘”服务。目前,实施标准化现场勘验729次,开展勘前指导210余次,其中应用“云预勘”120余次,发放审批廉政服务监督卡248张,一般行政许可事项由原来平均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完成现场核查,现场勘验一次办结率达100%。为山东智慧农牧有限公司提供勘前服务指导、容缺受理办理,第一时间审批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帮助重点项目实现了“早投产”。山亭区“审勘分离”改革助推服务效率显著提升做法在《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报》2024年第四期报道,分别于2月8日和11月26日两次被新华社刊发报道。
4.组建专职帮办代办服务队伍,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精选3名专业过硬、素质优良的工作人员,组建首批专职服务队伍,成立帮办代办服务室,全市首家实现帮办代办队伍专职化、实体化。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流程“保姆式”“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有效解决企业群众业务“申办难”等难点和堵点问题。同时,开展“上门指导”“网上帮办”等多种服务方式,助力审批服务提速升温的同时,有效预防和抵制“黑中介”“私收费”等扰乱服务市场行为的发生。7月份,帮办代办工作人员冒着酷暑深入到农民家中,为山亭区好卖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变更手续成员实名确认,“手把手”指导31名成员用“爱山东”APP进行认证,服务窗口开到了群众“家门口”。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帮办代办服务900余次,《山亭“小帮办”助力政务服务“零距离”》在《枣庄日报》头版报道。
5.创新建立常态化服务评价回访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每周开展服务效果评价回访,依据反馈问题,针对性改进提升。出台《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抽调10名工作人员成立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工作小组,统一进行沟通技能指导,平时忙业务,每周定时集中回访,采取电话回访形式问政于企,问计于民,及时收集企业群众业务办理的意见建议,实现由传统的“被动受理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转变。 针对反馈问题,建立整改台账,第一时间分析应用,逐项销号,实现问题清零。目前,已回访各类市场主体10380家,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解决各类问题40件,二次回访满意率100%。
6.创新行业作风监管,推进廉政服务。与电信部门联合,通过智能工作号督办平台对接听电话进行监督,对通话实施全程记录,加强对服务人员文明用语、专业解答、一次告知等情况监督问责,提高服务规范化水平和企业群众满意度,目前已设置监督录音电话22部;借助区纪委监委在大厅设立的“项目一线看作风”监督点,与区纪委监委联合查访大厅纪律,对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包括在实施电话监督过程中问题突出的,不再是区审批局通报到各进驻单位,而是由区纪委党风室转办给相关派驻纪检组,根据情况确定约谈问责等处理方式。通过实施违纪处理权转办升级,工作人员违纪成本加大,促进大厅整体工作作风提升;向社会公开勘察标准和服务承诺,印制审批勘验廉政服务监督卡,公布服务监督电话,主动接受市场主体监督,促进审批服务公开、公正、高效、廉洁。
(二)重点工作方面
7.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先后组织召开全区政务服务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工作推进会和业务培训会议,宣传解读有关政策,抢抓时间、加强统筹、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在服务大厅设置“一件事”业务办理专窗和综合服务一窗,方便企业群众办理咨询,目前已设置“退休”“开办餐饮店”“企业信息变更”等一件事业务专窗9个,综合窗口1个,开展窗口人员“一件事”业务培训指导110余人次,打造“专号专窗专人专办”服务模式。完成在“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的“一件事”服务专区建设,目前,国办第一批13个“一件事”任务事项已经全部上线运行。与区文旅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等部门对接,探索“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及“重点项目”等“一件事”,联合打造具有我区特色的“一件事”场景。指导区教体局全市率先应用“教育入学一件事”“掌上办”,区残联上门开展“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区卫健部门开展“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应用,企业和群众办事正在由“能办”向“好办、易办、综合办”转变。截至目前,通过“一件事”办理业务70余件。通过新闻发布会介绍、门户网站、公众号、大厅和业务窗口“一件事”服务规范指引、咨询电话等途径,多元化、立体化进行政策宣传和解读。帮办服务人员靠前服务,在宣传推介“一件事”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和群众通过“一件事”模式办理业务。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后,一是服务理念在转变。人民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就是工作的最大目标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成为抓实抓牢政务服务工作的“牛鼻子”。二是服务形式在革新。过去,更多的是企业和群众来大厅办理,一项一项地申请,审批部门一项一项地进行审批。现在,可以逐步实现按照“一件事”到“一类事”的办理,集中审批、一次办好。三是服务效果更加显著。通过环节整合、流程优化、材料减并、时限压缩,将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办理事项进行优化集成,实现“一张表单、一站式办理、一次办好”,群众办理等待时限平均压缩80%,办事环节缩减90%,材料精简40%。7月19日,《学习强国》刊发《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高效办成一件事”三方面优化政务服务》;7月23日,在全市营商环境暨“高效办成一件事”大会上,山亭区作为全市唯二区(市)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8月10日,山亭区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一件事一次办”模式,成功为国网新源(枣庄)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电站项目办理了临时使用林地审批,助力项目“快开工”在《经济日报》报道;10月29日,新华社播发通稿《山东:“高效办成一件事”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开篇报道山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专职帮办服务队为西河岔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苗先生提供“一件事”套餐式服务,帮助快速完成了增加合作社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和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批业务,点赞山亭区持续优化政务服务,进一步打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做法。该新闻同时被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经济网等多家媒体平台采用。12月6日,中国网刊发文章《枣庄山亭区高效办成一件事,只进一扇门 医疗机构校验(延续)一件事“医路通办”》,报道我区精简材料、优化流程、“一站式”服务做法。
8.深入开展“干部走流程”“局长股长坐窗口”活动。多形式开展“走流程”活动,多场景陪同企业和群众办好政务服务事项,直接感受政策“懂不懂”、流程“通不通”、服务“优不优”、体验“好不好”,并从中发现堵点问题认真加以解决。截至目前,140余人次参与“干部走流程”活动,发现问题36个。412人次参与“局长股长坐窗口”活动,接待办事群众1416余人,发现问题39个,全部整改完成。山亭区将163项高频事项确定为“走流程”清单,并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该做法在新华社《政务智库报告》刊发。
9.深化准入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实施市场主体经营住所标准化、一照多址改革、创新“个转企”“携号转企”等,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改革登记注册方式、推进科学高效审批,山亭区成功上榜全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督查激励名单。创新“‘农药管家’让服务贴心”改革经验,入选2024年《山东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汇编》进行推广。为翼云机场快速路项目开展“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服务,助力项目建设快速审批。对校车申请提前介入指导,与监管部门配合,联合审查,完成26辆校车线路行政许可。“政务机器人”开启信息精准推送新模式入选省“揭榜挂帅”活动优秀案例,全省推广。今年以来,山亭区新增市场主体3098家,其中:新注册企业1155家、个体工商户1943家。完成“证照三联办”193件。为企业免费提供印章1134套,节约开办费用43万余元。
10.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区、镇服务大厅全部配备商事登记自助机、“智助办”自助终端设备,提升自助办、智能办理水平。山城街道、冯卯镇、店子镇3处便民服务中心获得全市首批三星级服务大厅荣誉称号。组织10个镇街到市中区观摩学习基层政务服务先进做法,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西集镇、凫城镇、水泉镇等对大厅进行装修,桑村镇便民服务中心整体搬迁,区政务服务中心投资40余万元设置投资者之家、网上办事区、休息区等。同时,指导区直部门和镇街开展政务事项功能核验、标准化梳理等,达到规范效果。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是构建“智慧审批”服务新机制。与区大数据中心联合,借助“智慧城市”平台,拓展项目验收“智慧勘验”服务形式;部分重点项目验收,由传统的联合多家部门实地验收转为网上验收,极大缩短项目验收等待时间。针对企业群众的具体情况、实际状况,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个性化、便捷的线上服务,实现“定制化”服务目标。进一步推进“移动政务”建设,在原有“实体大厅”“网上大厅”的基础上,增强“流动大厅”审批办理服务功能,实现政务服务随时办、随地办。
二是夯实“一件事”工作成效。坚持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打造更多应用案例,形成政务服务新常态、新业态。开展更具特色的政务服务品牌创建,探索创新“豆制品生产”等更多具有山亭产业特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让便民利企更加可感、可及,以高效办好每一件政务服务“小事项”,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目标”。
三是项目服务再升级。提升“投资者之家”服务效能,完善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功能,迭代升级“项目管家”服务,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加快项目落地速度,为2025年重点项目及时办结立项备案、节能审查、施工许可等权限内审批手续。推行“六同步”工作法、“零增地”项目审批、预建厂房与项目审批双链推进等服务模式以及“短信智能指引帮办”等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
四是探索一窗综办改革。按照“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升级大厅服务布局和审批服务模式,推进政务服务改革走深走实,提高审批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