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政发〔2024〕5号
山亭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山亭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试点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山城街道办事处,山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区直各企业:
现将《山亭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山亭区人民政府
2024年9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亭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试点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山亭区特色产业和生态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根据省发改委、财政厅《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区的发展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共山东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枣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原则。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和工业倍增任务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区委“1473”总体工作思路为引领,进一步做大做强“能建数食旅”五大主导产业,聚力推动“不墨山亭、幸福小城”建设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道路,加快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推动全区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目标
1.综合实力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增强。区域经济持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发展质效持续优化,实现总量前移、增速进位,区域综合竞争力与整体实力稳步迈上新台阶。到2026年,山亭区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倍增取得实效。到2026年,山亭区产业突破取得实效,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发展质效持续优化,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力争超过155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和新动力源。以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食品为重点的支柱产业形成规模优势,以薯类、特色林果、优质杂粮、生态畜禽为重点的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以文旅康养、新型商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3.生态价值实现,绿色发展路径畅通。到2026年,生态环境质量在保持现有优良水平基础上有所提升,“两山”转化通道更加顺畅,力争建成全国“碳中和”(零碳)示范县。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完成市定目标。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41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68%。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二、重点任务
(一)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
1.推进平台载体赋能。充分发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山亭研发平台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重点培育山东省硅基辐射探测器物理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核芯光电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推进以核芯光电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博雷顿为主的高端装备智造产业、华宝牧业为主的大健康食品产业等创新平台建设,集聚科研优势,加快构建技术研发体系,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每年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不少于2个。(责任单位:区科学技术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推进政府、企业、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各类要素融合发展,培育“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高质高效农业等产业集群。深化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济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技术成果转化高效、科技创新实力强的企业创新平台。依托鲁南科创联盟、山东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引导创新要素集聚,辐射带动技术转化,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区科学技术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3.打造优秀人才队伍。积极与外地科技人才产业园开展人才对接活动,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开展产教融合。积极申报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枣庄英才等各类人才评选,到2026年,培育各级各类重点人才不少于6人,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急需紧缺技术型高层次人才等不少于10人。推行“人才飞地”模式,积极承接人才和项目转移。深入实施“榴枣归乡”工程,聚力实现人口、人力、人才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互促共进,着力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综合承载力。加快推进山亭区职业中专加挂山亭区技工学校牌子,实现“两位一体”办学。实施翔宇中学改扩建工程,达到省高职院校办学标准,力争创办山东省新能源职业学院。(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和体育局、区科学技术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立足区域优势,培育特色产业
4.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眼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色,推进产业协同配套、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高效发展。新能源产业,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及储能产业,到2026年产业营业收入实现10亿元。新材料产业,加快推动建材产业绿色发展、高端转型,推广装配式建筑材料,重点推进连银山建材,打造知名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到2026年产业营业收入实现90亿元以上。高端装备产业,依托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园,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产业入园集聚,博雷顿、牛电科技、汉诺汽车等企业发展壮大,向环卫车、物流车、工程车、专用车等领域延伸发展,到2026年产业营业收入实现35亿元以上。力争全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镇〈街〉)
5.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化为引领、旅游为主体、康养为支撑,强化优势资源整合和重大项目带动,不断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统筹整合全区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系列特色节会、创新推出文旅惠民举措,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兴区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有效提升人气、拉动消费、促进发展。到2026年,争取培育新增文旅康养链上企业5家,全区链上企业营业收入超过8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做好“文旅+”文章,促进优势互补,打造新增长极,形成突破发展合力,实现增总量、提质量、升指标,特色文旅康养产业成为支撑山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争创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升汉诺庄园项目,突出中德友谊,讲好汉诺故事,打造“中德文化产业园”。(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国资事务服务中心,各镇〈街〉)
6.大力培育镇(街)特色。各镇(街)立足资源禀赋,明确发展定位,进一步做大做强山亭区镇域经济“十朵金花”,让城镇活起来、消费旺起来,以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加大高质量项目线索收集和优质项目招引力度,各镇(街)每年落地建设过亿元项目2个以上,持续培育壮大镇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豆制品产业,培育百亿级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打造中国豆谷。强力推进火樱桃、板栗、桃、甘薯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延伸价值链,增加农业综合效益。突出抓好龙头景区项目带动作用,加快翼云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独古城村、米山顶村等基础条件好的村争创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乡村观光旅游向度假游、体验游、研学游、康养游升级转变。各镇(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税收收入占比保持在80%以上。(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各镇〈街〉)
(三)集聚要素保障,促进投资消费
7.强化要素保障供给。建立健全三级重点项目调度推进体系,扎实推进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土地要素、劳动力、能耗煤耗等要素供给保障,优先保障民营企业重大项目的要素需求,对符合要求的民营企业项目,积极申报省级重点项目,努力争取享受省级优惠政策。强化市县行政审批服务、生态环境等部门协调联动,依托并联审批,全力提速民间投资项目手续办理。(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8.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加快县乡村商业网络和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县域商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建设运营线上交易平台,规划建设豆制品综合集散中心、特色林果批发交易中心,发展壮大本地化的电商产业,提升新业态的贡献水平。(责任单位: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9.推动消费持续扩大。加大限上贸易业企业培育,做大做强商贸流通载体,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组织办好各类促消费活动,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推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潜能,优化县域消费环境。实施电商倍增行动,建设电商分播中心10处,发展网红经济、直播经济。每年精心策划“百味山亭、乐购四季”“回村过大年”等特色活动100余场,培塑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责任单位: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发展民营经济,拓宽资本渠道
10.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开展“四进四送四提升”,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加快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出便民惠企激励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稳健发展。(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亭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发展和改革局)
11.推进产业链融链固链。加快育强先进制造业,充分发挥“链长制”作用,引导“专精特新”卡位入链,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构建上下游协同、全链条联动的良好产业生态。坚定不移实施优质中小企业培育计划,落实差异化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创造,专注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努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瞪羚”企业。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12.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引导民间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和领域,真正让好项目享受好政策,确保民间投资效益最大化。深入研究民营企业发展需求,量身定制对外合作、扩投资、提层次工作专案,助推民营企业裂变式发展。强化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新产品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因势利导推进扩大制造业贷款投放。(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金融运行监测中心)
(五)聚力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13.强化片区示范引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以县域为单位,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以村和片区为基本单元,因村因地而宜,统筹部门政策项目和社会资源向片区集聚,以发展产业为重点,全要素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到2026年,每个镇(街)至少建成1个乡村振兴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各镇〈街〉)
14.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强龙头、补链条,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融跃肉制品争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持续发展岩马湖、灵芝湖两大渔业基地,提升省级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运营水平。深入挖掘“土特产”资源,加强院地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因地制宜发展大樱桃、桃、葡萄、花椒等特色产业,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遴选培育。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放大“百味山亭”效应,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共建共享。依托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东省农科院,重点发展以小米、高粱、食用豆、大豆等为主的优质杂粮基地,打响“山亭小杂粮”品牌。支持山亭区城头镇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街〉)
15.构建现代经营体系。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提升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着力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多层次市场主体,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到2026年,新增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数量突破45家,营业收入突破80亿元;新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10家、家庭农场120家。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综合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构建覆盖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营销等一体化社会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六)聚力城乡融合,促进区域协调
16.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全面提升城区综合承载力,加快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建设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做强做优特色城镇。以山亭区各镇优势为重点,推动新型城镇多点耦合发展。(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镇〈街〉)
17.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城市综合功能明显增强,宜居、韧性、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到2026年,城市更新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城市更新政策机制、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城市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城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责任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8.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成省道103改建工程山亭段、临滕高速山亭段建设任务,按时序推进枣庄翼云机场建设,做好国道518改线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争创国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推进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建设,争取枣庄山亭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二期纳入全省重点规划项目。(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发展和改革局)
(七)不断加强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19.主动对接外部优势资源。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探索组建“走出去”产业联盟,实施外贸挖潜开源行动。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推动花生酱、地瓜枣等特色资源“走出去”,参加各类展销活动,拓展企业海外服务合作。推广以项目为载体的“抱团出海+借船出海”模式,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格局。围绕“5+3”产业链条,聚焦“能建数食旅”主导产业,瞄准珠三角、长三角等关键区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每年招引过亿元项目不少于50个。(责任单位: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
20.多方拓展建立合作平台。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食品等重点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和资源分布图,主动建立平台载体,探索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精准对接、深度合作。建立汇众智、聚众力的开放智库平台。积极对接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等人才资源,搭建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平台,引导各领域专家和公众积极参与,为我区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八)聚力低碳行动,推进绿色发展
21.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开展“山水林田大会战”,有序实施荒山披绿、湿地复绿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玉子山、依山口矿区创建省级绿色矿山。强化河湖管护,加快中小河流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提升十字河、西泇河、辛庄支流、欧峪支流等河流生态功能,持续释放河湖效益。积极推进十字河中支徐庄段河道治理和桑村镇十字河、郑庄支流等美丽示范河湖建设。(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城乡水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22.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规范发展光能、风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力争2026年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300兆瓦。山亭经济开发区探索能源循环利用模式和能源梯级利用路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国家级绿色园区、省级“近零碳”城市、省级“无废园区”等建设工作,大力推广零碳企业、零碳机关、零碳楼宇等应用场景。争创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生态文明强县荣誉称号。枣庄山亭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二期纳入全省重点规划项目报国家局。组织枣庄华润纸业有限公司、北新建材山东枣庄分公司、山东龙泰友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争创山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企业。(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山亭经济开发区)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责任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目标,细化部门、镇(街)责任分工,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定期组织督查评估,开展年度指标实施监测,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二)完善政策支持。围绕产业规划、项目推进、园区建设等重点发力,做好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全力以赴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新模式集中发力,加强与省对口帮扶小组的对接联系,争取上级政策倾斜力度。加快“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为优质企业扩产扩能腾出发展空间。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人才强区战略,加强企业急需技工培训,推行“企业提需求+政府给支持”联合引进工业领域“高精尖缺”人才。
(三)加强宣传引导。完善跨越式发展试点工作宣传机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报道,深入宣传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宣传解读重要的政策举措,充分挖掘各部门推进跨越式发展工作的生动实践,及时报道典型案例做法,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区人民的跨越式发展观念意识,着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山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9月2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