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第一实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执行山亭区教育和体育局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执行区教学研究中心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强课提质”这一中心目标,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做实做优教学常规,深入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优化联盟教研方式,力争用更科学、更健康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我校教学质量,力争打造学生幸福、家长认可、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
一、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1.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开设课程,参照《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和课时比例》进行课程设置,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制定每日巡课制度,通过检查量化力保所有课程全面开设。一是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与课程德育相融合,形成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习惯养成、道德素养与民族精神培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二是加强体育、艺术课程建设,确保体育、艺术课程落到实处,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艺术素养。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教研组要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明确课程对教学实施提出的要求,全面落实国家、地方课程开设要求,构建“五育并举”课程育人体系。四是落实“巡课制度”、“一包两进”制度,领导班子要深入课堂、推门听课,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力度,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坚决杜绝“黑课”、挤占非考试学科课时的情况发生,上好、上足每一节课。
2.推进社团课程化,打造全区“精品社团”。本学期将持续、完善、深化开展菜单式全员参与的“走班”社团课。一是为规范社团课开展重新修订《社团考核评价细则》,充分调动各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社团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各社团向着高层次、高格调、高品位的方向发展。二是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原则,寓学于乐,寓炼于乐,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三是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制定课程计划、实施方案以及本社团课程教案、作业、评价等完整性工作材料,力争形成校本课程体系,为打造优质校本社团课程做好铺垫。
3.深化“经典诵读”课程,营造书香校园。为不断完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深度挖掘校园文化,着力实施以“习雅”文化为依托的“经典诵读”课程的构建与探索。通过育人目标、育人载体、育人方式、育人评价相结合,探索主题项目式课程和选择式课程。一是每月一主题,开展各学科的读书育人活动,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二是利用好传统节假日以及寒暑假,在假期间制定各级部学生的假期阅读计划和量化措施,引导学生阅读。教务部门根据制定好的阅读活动方案,统计各班参与人数与作品质量,进行量化评比。
二、规范办学行为,抓好教学常规
4.落实常规管理细节,提高精细管理水平。遵循《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制定并完善各项方案制度,确保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细化完善校长听评课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巡课制度”以及学校干部“一包两进”工作制度等。做到每一项工作都要有负责人,实行管理工作问责制,落实教学精细化管理方案,做到“严、实、细、精”。
5.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教学常规工作。根据“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的要求优化备课、上课、作业、培优辅差、评价等教学常规环节。一是所有教师利用假期时间编写好《课程纲要》。制定《山亭区第一实验小学学历案评价管理办法》,要求教师编制具体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学历案。二是开展好“半日无课教研”工作,以新课堂达标活动为主题,利用“半日无课教研”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课题性研究。三是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制定培优辅差工作方案和量化办法,印发“学情分析”和“培优辅差”记录本,做到一生一案。四是优化作业设置和批改方案。为进一步规范作业常规,精选精制,在学期初制定《山亭区实验小学作业设置及批改方案》杜绝无效、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加强作业的分类指导,严格把控作业数量。
6.提升学生素养,优化评价措施,创新实施各学科分项考核。根据区教学研究中心文件要求,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实施以提升学生素养的考核评价方案。本学期继续优化各学科评价措施及方案。计划各学科均以“雅学趣评”为主题,创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比如英语模仿、朗读、问答交流、对话交流、自主表达通过“英语沙龙”的形式进行,书写能力的考核通过“创意英语小报”、“创意单词、字母设计”进行。
三、持续深入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
7.持续加强理论学习。在“学习目标”、“评价任务”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学习活动’的设计”相关理论与实践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钻研《2022版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理论书籍,熟悉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落实学历案的编写与实践,分项目、分专项学习研讨学历案七大要素,逐一击破、扎实推进,扫除盲点。
8.努力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高效课堂。以“半日无课教研”为载体,以教研组集体备课为抓手,以教研组日常磨课为阵地,开展“联盟赛课”、“同课异构”等主题活动,优化课堂实施,完善课堂评价机制,实施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打造高标准、高效率的课堂。
9.以课堂促“双减”,落实落地、落细落小。一是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提升效率为路径,确保学生课上能“学足学好”,用“强课提质”为“双减”工作搭桥铺路,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双减”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落实区教学研究中心关于“双减”工作的文件精神,确保我校关于“双减”的相关政策落实落地、落细落小。二是将作业设计纳入“半日无课教研”研讨项目。学校各学科团队利用“半日无课教研”时间,结合《课程标准》、学情、教材,在精准研讨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山亭区实验小说家庭作业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研讨并确定周内每天的作业内容,形成每周的作业计划。三是作业的设计以素养为导向,落实课标。各学科教研组根据课标、学情、教材等制定本学科组作业设计模板,研讨作业目标的设定、作业内容的设计、作业实施设想和作业评价反思。作业的设计体现基础+拓展、基础+弹性、基础+特色的多元组合模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综合发展。四是探索单元作业的设计思路。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聚焦单元目标,挖掘知识的整体性和内在关联进行整体设计,帮助学生在一定的知识系统中明确知识之间的勾连,实现结构化学习,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减轻作业负担。
10.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注重并加强实验教学,开齐开全实验课,做到实验与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保证演示实验进课堂,分组实验进小组,不以讲授方式代替实际操作。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科研探索的探究过程,初步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仪器进行测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式,会用简单的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写好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让学生初步具备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度科学探究的乐趣,整体提升常识课教学水平。
四、优化联盟教研方式,提升队伍整体水平
11.持续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以山亭区第一实验学校为主导的教学联盟本学期将围绕“共融、共享、共研、共进”发展理念,根据新的教学联盟章程,进行教学联盟互促交流活动,切实推进教育教研工作不断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学评一致”的新课堂达标活动的推进,打造高标准课堂。
12.抓实抓紧半日无课教研,真正做到以研促教、以研兴校。细化联盟教研方案制度,规划联盟学期教研计划,重视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做到教研活动主题化。本学期围绕“基于学历档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主体,重点开展“评价任务设计及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专题研究,将新课堂达标活动引向深入,切实提升课堂效率。加强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使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努力提高联盟各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13.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强化师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深化学科团队建设,创新组织形式,落实《全区干部教师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要求,建立以各学科核心团队成员为主导的联盟学科团队。依托全区一周一研活动,充分利用第一实验学校教学联盟资源,在区各科教研员的领导下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加强学科团队建设。以全员岗位大练兵为目标,以新课堂达标为抓手,通过联盟研训,确保联盟学校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个人业务能力有较大提升。
14.规范集体备课,落实各联盟各学校日常磨课制度。以全员岗位大练兵为目标,以新课堂达标为抓手,通过各教研组研训开展好日常磨课活动,通过优秀达标课例展示活动以及联盟赛课活动检验日常磨课效果,确保联盟学校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个人业务能力有较大提升。
15.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座谈会、“青蓝工程”、联盟研训、“十百千”培育工程等一系列的学习、研究、竞赛活动,不断锤炼教学技能,促使青年教师尽快的脱颖而出、独当一面。同时狠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组建学科中心团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同科教师上好指导课、示范课和组织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有经验的老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16.突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梯队积极推荐相关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对于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等名师骨干的考评,制定相对应的评价方案,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通过“架梯子、压担子、搭台子”,增加外出取经、学习深造的机会,开拓教师的视野,落实《全区干部教师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争做“十百千”培育工程的领头羊。
17.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专题研究。力争人人定课题、时时处处皆研究,创造浓郁的学习研究氛围,结合新课堂达标活动,培养研究型教师,使教学、教育更趋理性、更科学,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教研活动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本学期,在“基于课时学历案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实施”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单元整体设计”学习活动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由各学科核心团队成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钻研《2022版课程标准》《课例式解读》《大概念教学》等相关理论书籍,做好学习笔记,熟悉单元教学理论知识。组织老师收看专家讲座,对疑惑问题逐一击破、扎实推进,扫除盲点。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部分教师已经走在了新课堂达标的先进行列,大多数教师的理念已得到扭转。
二、教研活动主题化,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抓实抓紧半日无课教研,真正做到以研促教、以研兴校。以“半日无课教研”为载体,以教研组集体备课为抓手,以教研组日常磨课、赛课为阵地,本学期全体教师重点研讨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叙写和大单元教学设计,开展“学习目标的确定与叙写”、“评价任务的设计与要求”、“基于课程标准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等专项培训,不断完善“驾考式”达标测评新机制。在基于课时学历案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实施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建构单元,开展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实践。
三、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打造高效课堂。
1.学期初,我校组织团队核心成员、骨干教师、名师的示范课,充分发挥骨干、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2.全员“磨课、研课、赛课”常态化,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我校把磨课当成一种教研常态,给所有老师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首先由各学科教研组长上报磨课教师的讲课顺序,由学校教学与课程研究中心制定全员磨课计划,统一安排教师磨课时间、地点和分包领导,教师根据学校磨课计划按时进行磨课。具体环节如下:(1)备课,磨课计划公布后,老师们开始备课,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先制定学习目标,依据学习目标,进行学历案的活动设计,形成学历案初稿。(2)议课,各学科组利用每周半日无课教研和微教研时间对本学科组磨课老师的初稿进行研讨,指出不足,提出建议。(3)练课,由学科组老师自行组织进行练课实践,老师们边议课,边实践,一次次地思考、尝试、反思、实践,一次次地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就这样,磨课教师经过多次练课,最终形成定稿。定稿后的学历案由教研组长发到教研群,供听课老师听课时参考。4.展课观课,磨课教师用最终的学历案定稿上展示课,其余教师从结构维度、内容维度、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检测与作业等等方面进行观课,观课时分工明确,学校设计了观课量表,听课教师要根据分工做好观课记录。(4)评课,磨课教师上完展示课后,由本组教研组长和分包领导组织本学科组老师当天进行评课。因为有了观课量表,所以,老师们在评课的时候有理有据,确保了评课的实效性。(5)反思,磨课教师根据教研点评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最终形成本学科组的教研材料。(6)赛课,学期末,各学科组进行赛课,推选赛课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校级赛课,校级赛课的胜出者推荐到联盟校进行赛课。我校老师的磨课过程其实就是老师们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这种模式的磨课活动,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对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中的过程,是教法学法最优化的过程,就在一次次的磨课过程中,更新了老师们的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学过程和环节,推进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深化了课堂改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能真正实现课堂达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