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活动
检查反馈促发展,集体备课共成长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备课组首次教研活动小结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组团队建设,落实新课程理念,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在校长室的统筹安排下,于 2024 年 2 月 27 日至 3 月 1 日,学校各年级部备课组组织开展了首周集备教研活动。针对本学期首次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如下:
一、整体工作介绍
各年级部由备课组长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全体教师参与。
备课主要内容:高一高二主要是备教材,制定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进度,依据新课程标准,梳理本学期教学重点,制定本学期学历案编写任务分工,并且就单元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地解读,并提出建议;高三及翔宇部开展了高三二轮复习研讨课活动,课后进行了评课,研讨了 2024 高考命题趋势、备考方向以及二轮复习策略等。
二、存在的问题
督导检查中发现个别备课组集体备课都流于形式,很难落到实处。具体表现为:
1.缺乏有效的组织。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东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费时间。建议年级部、
学科帮包干部、教务处,进行有效检查监管。
2.缺乏实质意义。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如果只是知识点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纯粹应付学校检查。
3.缺乏深入研讨。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如:在主备人发表完相关的观点后,轮到自由发言环节时,有的老师发表的观点比较少,没有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4.集体备课与上课“两张皮”。尽管研讨比较充分,形
成了一体化的学历案,但学历案不规范且质量不高,同时部分老师到自己课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5.集体备课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讨论教学进度多,讨论教学内容少;讨论上课程序多,讨论学生反映少;讨论怎样上课多,讨论为什么要这样上少;讨论习题内容多,讨论如何命题少。
三、指导意见
1.备课组长必须有责任感,在其位,谋其政,克服困难,以学历案为抓手,认认真真做教研,扎扎实实搞课改,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2.备课过程中,老师们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畅所欲言,避免了教师个人的孤军奋战,形成教学的整体活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3.各学科教研(备课)组组长要从内部梯队建设、教研活动创新路径等方面进行细化,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4.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讲课、评课要有针对性、反思性,积极发挥“教师结对”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5.重新课程标准研究。要求教师要有课标意识,重视新课标的学习,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髓,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使新课标成为教学的指针。
6.关注新高考动向研究。要求教师要有高考风向标意识,有针对性研究新高考动向,做好应对新高考的全面准备。要关注近期课程、学科教育教学新提法、新主张、新要求。
7.做好三个年级贯通合作研究。要求教师要有跨模块、
跨单元整合意识,注重关键问题、大概念的理解和教学。针对当前高考考查的特点,站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来思考高一、
高二的有效教学。
8.强调新教材研究。要求教师要有充分利用学课教材意识。要深挖教材,通览整本书教材,明确教材是怎么呈现的,通过编写体例和编写特点的研究,读懂编者意图,驾驭教材,充分整合利用,使学生重视教材。
9.强化教学实施研究。要求教师要有教学实施能力。要做好教学准备,备课要把编者的意图、资源的开发,课标的要求,学情的分析,教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等都研究到位,站到学期高度、单元高度,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教学实施,使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集体备课要求与基本流程
(一)集体备课的要求。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组长根据实际提前分配备课任务。确定每一课时教案的主备人、完成时间及要求,一般提前一周完成备课任务。集体备课时间教师都必须参加,不得迟到、早退,不得干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有事必须办理请假手续。
2.“七备”:备学情、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各教
学过程、备作业设计、备教学思想。
3.“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
一学历案:统一学练案(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以及作业难度):统一检测试题。
4.备课组要加强《新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的
学习领悟,深入研究新教材和新高考省份近 5 年的高考试题。研究前后章节课内容的衔接与配套,做好学历案和课件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增强教案课件与教材的贴合度。高考研究从高一就要主动渗透,落实“一年高考三年备考”的要求。
(二)集体备课流程。
基本程序:
“个人初备一—集体研备—个性再备一-课上续备一课后补备。
1.个人“初备”,“形成“初案”。
要求:教师“初备”要立足学生发展的原则,以“备学生”为前提和核心,以“实验班教学”为标准,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1)围绕课标,钻研教材,明确学生学习目标,确定重难点;
(2)教气学的基本策略设计、教学情境设计;
(3)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设置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项目,落实问题驱动;
(4)围绕个人备课中的问题(困惑和疑问),做好集智备课发言准备:
(5)做好课堂各环节的时间预设。
2.集体研备,形成集体共案
在集体研讨活动中,主备教师要提供给本组教师一份自己编制的学历档案和课件,然后由主备教师(中心发言人)说课。说课要涵盖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说学习内容:包括教材内容,学习目标,教材处理。
(2)说学生:学情、预设学习问题、教学对策。
(3)说教法:教法与学法的联系,重难点的突破。
(4)说学法: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培养。
(5)说教学手段:媒体、实验等辅助手段的使用。
(6)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
要求做到:
①情景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精讲、教学评价,各环节目的任务明确,时间分配合理,便于检测效果达成。
②说板书设计。
(7)习题教学环节:
说随堂检测、课后作业的量、难易度和知识覆盖面;重难点题目的讲解,涉及的知识点及能力要求;同类试题解题方法的归纳和不同试题解题方法的区别;集体研备时,全组成员要共同探讨、相互补充。
3.二次备课,形成适合班级学情和个人风格的学历案。
要求:结合班情进行个人二次备课,将课堂的组织、发
动、引导、激趣、点拨等教学设计利用学历案上的复备栏进一步具体完善,使之符合本班、本人的需要,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4.课后反思
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优化,对二次备课的学历案进一步修订。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将心得体验与困惑进行组内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