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6/2021-00143
- 主题分类:区级建议提案办理总体情况
- 发布机构:区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1年11月09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1年11月09日
- 标 题:【建议提案办理总体情况】2021年度山亭区农业农村局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
- 效力状态:有效
【建议提案办理总体情况】2021年度山亭区农业农村局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
按照山亭区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关于报送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相关工作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办理情况
2021年,我单位共收到转办件32件。其中:人大代表建议15件,独办4件,主办12件,协办3件,于7月底全部规范办理完毕。政协委员提案17件,独办4件,主办14件,协办3件,于7月底全部规范办理完毕。在办理过程中,先与代表、委员进行电话沟通并提出面复请求,根据代表、委员意愿进行面复,达到代表要求的面复率为100%;代表对我单位的办理态度和办理结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满意率达到100%。
二、答复过程
区农业农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和关心支持下,结合自身职能,把提案办理作为推动我区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的动力, 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优先突出位置,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靠上组织协调、法规股督导调度、各业务科室具体办理,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承办科室具体办的三级责任制。 专门召开党组会议,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办理好建议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并确保办理满意。主要负责同志召开全局业务股室负责人会议,专题部署2021年度建议办理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把做好建议办理工作作为我局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和应尽义务,作为接受人大法律监督的重要形式,作为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府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会议明确,牵头处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具体承办人为直接责任人,所有书面答复意见必须经过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审阅,要把办理好、回复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作为全局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务必做到件件回复都满意、件件都是满意件。特别是在办理市政协提案和重点提案的过程中,多次与委员沟通回复内容,并根据代表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直至回复内容达到委员要求,确保回复满意。
明确办理时限、办理规范和办理要求,通过建议任务分解表进一步明确牵头处室、责任处室及其相关职责,牵头股室履行牵头抓总责任, 主动将书面办理意见反馈牵头股室,由牵头股室统一汇总答复主办单位或代表,配合股室坚决不能“只做看客”。特别是在95005号、95025号重点提案的办理过程中, 先进一步明确代表的真实想法,采取邀请座谈、电话汇报、现场察看等多种形式进行面复,形成书面材料经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多次审核把关,最后严格按照格式要求形成高质量的书面答复意见送达委员。
三、加大力度,推进建议提案吸收采纳落实见效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农业农村局紧密结合主责主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围绕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目标任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合施策、开拓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人大代表建议一吸收采纳情况:农村产业发展工作一直是代表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根据我区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针对特色产业发展提出“一核两翼”总体布局。“一核”:即以甘薯产业为核心产业。“两翼”:一翼是林果产业,一翼是“山亭小杂粮”产业。以甘薯产业为核心产业,改造提升林果产业,发展壮大小杂粮产业,培育壮大中药材、茶叶、草莓、蓝莓等特色产业和畜牧渔业产业。“十三五”期间,新增高效特色农业面积4万亩,改造老劣果树3.5万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处26万亩,现代农业精品特色园区50个。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6个、省级1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1个,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级1个、省级1个、市级4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8个。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1个、市级2个,市级农业“新六产”示范镇街5个。在特色产业加工方面,形成以德丰、欧乐、瑞丰、三禾为龙头的地瓜枣产业链、以莺歌集团为龙头的花生产业链、以枣店香公司为龙头的长红枣产业链、以春福盈公司为龙头的豆制品产业链、以好利佳和润品源公司为龙头的水果罐头产业链、以东伊公司等为龙头的蔬菜产业链、以永兴板栗公司为龙头的板栗产业链、以华宝为龙头的畜禽产业链。“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创建“双百工程”为重点,继续促进产业振兴,通过5年的规划实施,创建100万亩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山亭区打造成为“国家特色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鲁南民宿农旅融合示范区”,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二)政协委员提案二吸收采纳情况:美丽乡村建设一直是委员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区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重点打造、全域推进的创建要求,立足特色生态资源优势,统筹推进省、市、区、镇四级联创,全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具有鲁南山乡特色美丽乡村的山亭新名片。一是坚持“四化同步”,规划先行。按照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全力做好美丽乡村规划。坚持规划理念本土化、建设布局片区化、规划设计人性化、建造取材就地化。二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农村基础建设短板。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接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加快推进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力度,大力推进垃圾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和城乡公交客运一一体化建设;深入挖掘和提炼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让乡愁植根美丽乡村,建成水泉酱油公社、王家湾-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岩马水库纪念馆等乡村记忆馆13处,持续开展美丽庭院示范创建。三是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富民产业。按照“特色引领、科技支撑、品牌打造、项目带动”的思路,着力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和优质杂粮、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建成林果基地55万亩、杂粮基地10万亩。加强与中国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建设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成功注册“百味山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证“三品一标”196个。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计划,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闲置小院复活工程、问题合同清理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 四是建立健全长效管护,保证美丽乡村持久美丽。坚持建管并举,把长效机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区镇村三级干部帮包、群众积极参与机制;在建成村和创建村推行村“两委”抓总、街长负责、住户门前三包、党员集中监督、年底考核评价的“五位一体”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模式;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各种群众组织,教育广大群众逐渐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形成了全员齐抓、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有效巩固了美丽乡村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