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开创乡村办学“新格局”。高标准规划“学生进城”,累计投资近5000万元,改扩建镇(街)中心小学,撤销小规模学校;学校资源整合后,按教师专业和特长重组师资,桑村镇内调整教师78人,区内交流73人,形成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引领的专业教师团队。投资500多万元,实施桑村镇中心小学南、北校区、中心幼儿园等学校明厨亮灶工程,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完成城区学校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1万余平方米,建设3处劳动实践基地。
二是深化教学教研,赋予教师发展“新动能”。组建“区直学校+镇街中心小学”教学联盟4个,4所区直学校与10个镇街中心小学实行联盟化办学、组团式发展;组建联盟学校和镇级核心教研团队9个,成员54人,形成以区教研员为主导、镇(校)核心学科团队为主力,辐射各学科教师的全新教研工作新体系;实施“主备试教,共研共享”接力教研活动,每科每周举行“半日教研”、集中分散“大小教研”。同时,借助强镇筑基项目资金,全力推进教师阶梯化、订单式、全员化培训。
三是细化满意创建,探索家校共育“新路径”。开通“家校连心一码通”,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家长会,组建校、年、班3级家委会,家校联动,听取建议,扫除消息屏障;推进全纳教育,健全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及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解决残疾儿童上学难题;课后延时服务已实现有需求学生全覆盖,内容以作业辅导和素质拓展活动为主,注重个别化学习和多样化兴趣培养。开设校本社团80余个,学生参与率达100%。
四是强化党建统领,打造温馨教育“新引擎”。借助枣庄学院美育浸润行动试点学校机遇,开展阳光大课间、我是歌手、科技小制作、书画作品展等美育浸润展演活动10余次;挖掘山亭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投资20余万元建设了“一厅、一廊、一道”思政文化建设阵地;坚持党建统筹引领,实行党员干部包年级组,进班级、进教研组“一包两进”机制,掌握师生的学习、工作、思想及生活状况,力促教学管理质量提升。(区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