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快推进枣庄翼云机场建设工作,山亿集团创新构建“1+3+N”集中攻坚体系(1个支部指挥部、3个突击队、N个技术攻坚组),组织75名建设者连续奋战40昼夜,攻克5项技术难题,在群山复杂地质区打通36.8公里的供水“生命线”,提前35天完成通水任务。
党旗领航聚合力,一线扎根解难题。党员全部下沉至机场供水项目班组,深入建设一线,带领“流动意见箱”走遍4个标段12个施工点,累计收集综合意见30余条,建立重点点位施工意见档案12份,为后续施工决策提供了详实依据。针对穿越机场道路及燃气并线施工的问题,党员突击队连夜召开“帐篷会议”4场,有效解决了施工困难,让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责任田里显担当,三网融合筑精品。将36.8公里的输水管线细分为4个“党员责任区”,构建“安全+质量+进度”三网融合管理体系。各责任区党员建立“日巡查、周会诊”机制,严格把控安全关、质量关和进度关。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每一段管线的铺设都符合高标准要求,为机场供水工程筑牢坚实根基。党员主动认领穿越机场跑道的风险标段,在关键节点创新采用“拉管+微创”施工工艺,在尽可能减小道路绿地破坏的同时,缩短了施工周期。
先锋淬火强本领,实训战场育精兵。搭建“工地党校+云课堂”双平台,开展智能监测、应急抢险等专项培训28场,培养技术骨干6人。同时,支部还拍摄了相关专题片,通过记录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点滴故事,展现建设者们的努力和风采,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匠心织就水脉网,红色引擎创标杆。创新“党建+智慧工地”融合模式,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整合管道压力、水池智能、加压泵站综合监测等多个子系统,实现压力、流量、浊度等16项参数的全天候预警,使用的相关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标准,也为工程建成后的供水安全、公共服务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显著效益。(来源:山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