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平台体系,凝聚协同育人合力。实施“党、团、队”思政共建,组织党团队一体化活动43场,集中开展教师入党、青年入团、少年入队等仪式活动35场。建立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合教研共同体,定期开展跨学段、跨校园、跨学科教研活动,打破学段壁垒,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凝聚“校、家、社”育人合力,强化43处家长驿站思政育人阵地建设,建立全环境立德树人协调工作机制,成立“红领巾”宣讲团,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宣讲活动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二是加强课程建设,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坚持跨学科融合,深度挖掘不同学科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分专题打造思政优质课20节;充分挖掘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王家湾峄县抗日民主政府等本土红色资源,组织各学段骨干教师结合地方文化资源,跨学段建设思政学科课程群,评选“思政大课堂”精品课例30节;实施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筑基”工程,23节课程获入选枣庄市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红石榴”精品课。
三是丰富实践载体,推动两个课堂融合。将“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相结合,依托山亭地域特色和红色文化,打造“大思政课”教育基地6处,开辟红色研学线路3条。联合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专班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共同上一堂诚信主题思政大课”活动,采用“行走课堂+线上教学”新模式,将线下课堂搬到红色教育基地、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等场所,全区中小学师生累计近50000人观看课堂直播。去年以来,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27场次,举办“榴花同梦”“诵典习礼”“童心向党”系列活动100余场次。(区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