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报20)
山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9日
延伸“服务终端” 激活“妇联末梢” 我区纵深推进“妇女微家”建设 全力打通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米”
近年来,我区坚持科学谋划、锐意改革,探索推进妇联组织建设破难攻坚,大力推进一线“妇女微家”建设,聚力推进机构服务下沉,延伸“终端”、激活“末梢”,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提质效,全力打通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米”,努力实现“小微家”撬动“大变化”。 |
领 导 批 示
|
一、坚持组织下沉、机制赋能,“小微家”凝聚“大合力”
立足山区较多、居住分散、村居妇联组织缺位等实际,坚持需求导向,从服务入手,重点推动“妇女微家”建设,通过“微视角”,凝聚“她”智慧,聚焦破难、聚力攻坚,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一是拓展阵地,实现“小微家”广覆盖。坚持“拓阵地、延手臂”,将妇联阵地向细微处延伸,充分发挥“地缘、业缘、趣缘”优势,探索推进多个特色主题的“妇女微家”建设,进一步拓展基层妇联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目前,全区试点建成了“妇女微家”104个,其中创业就业类37个、种植养殖类15个、关爱维权类15个、文化生活类15个、邻里纠纷类7个、家风传承类6个、美丽庭院类4个、培训服务类3个、红色教育类2个。下一步,将在全区278个村居全面推行“妇女微家”,开展微活动、提供微服务,夯实基层妇联组织根基。
二是规范建设,实现“小微家”真标准。坚持“规范化、标准化”,已建成的104个“小微家”分别固定了一个微阵地、明确了一个微家长、健全了一套微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微活动,因地制宜打造了集微课堂、微宣传、微联谊、微培训、微维权、微家风、微调解、微美丽、微就业、微致富等“十微服务模式”,初步实现服务对象区域化、服务事项清单化、服务工作流程化。
三是整合资源,实现“小微家”聚合力。坚持“巧借力、聚合力”,做实“联”字文章,积极整合就业创业、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关怀惠民、家庭文明等资源,依托“小微家”,持续推进干部下沉、工作下沉、资源下沉、活动下沉,真正提供点对点沟通、面对面服务,切实凝聚了基层妇联系统“破难攻坚”“改革赋能”强大合力。据统计,目前“小微家”共开展各类活动1200余场次,直接惠及群众18700余人次。
二、坚持服务前移、产业赋能,“小平台”攒聚“大能量”
依托“小微家”这一组织平台,抢抓“全省生育妇女返岗项目示范点”的机遇,紧盯难点、跟踪服务,大力实施就业创业行动,多点多极发展富有妇女特色、绿色低碳的产业,科学引领、示范带动,着力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巾帼样板”。
一是“就业创业”提升工程。组织“妇女微家”联合农广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阵地,实施巾帼就业创业素质提升,已组织开展培训学习370余场,培训1.9万人(次),培育巾帼致富带头人158人,创建妇女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260余个,带动留守妇女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比如,徐庄镇藤花峪村“青创联”妇女微家为村民免费开通乡村电商公益课堂,从品牌设计、产品包装、网络营销、售后服务等全流程培训,已培训妇女30多名,新发展电商8家,带动户均增收10万元。
二是“巾帼信贷”帮扶工程。通过“妇女微家”对有创业意向、急需融资担保的妇女进行全面摸底,建立档案、跟踪服务,全力推进巾帼信贷帮扶工程。目前,已为450多名创业妇女发放小额贷款4500多万元。比如,徐庄镇藤花峪村“青创联”妇女微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设立首批创业引导基金,提供2-5万元的贴息贷款,扶持电商发展。目前,该村电商经营额达1000万元/年。
三是“美丽经济”孕育工程。依托“妇女微家”鼓励带动广大妇女全力创建“美丽庭院”,以点带面、以面带线,以庭院“小美”带动山亭“大美”建设。通过庭院美丽风景,催生了乡村休闲采摘、特色民宿、农家乐等“美丽经济”。目前,已示范带动创建“美丽庭院”10121户,村级覆盖率达100%。其中,196户“美丽庭院”同步发展特色民宿、休闲采摘等“美丽经济”,带动户均增收5万元/年。比如,冯卯镇小李庄村成立“创业指导”妇女微家,带头实施“闲置小院复活工程”,发展左邻右居、乡里乡亲、月季小院等26个独居特色业态小院,赋予文化、彰显内涵,带动全村100余名妇女就业,已成为网红村、摄影村和乡村旅游目的地,被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定为联系点。
四是“大嫂经济”培壮工程。依托全区最大的服装企业——海洋服装厂成立的“妇女微家”,积极探索“微家搭台+企业订单+妇女居家务工”服务新模式,实现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目前,已有2600余名留守妇女签订了“订单生产”协议,居家加工的服装出口英国、沙特等国家,“大嫂经济”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三、坚持关口前置、深度赋能,“小切口”集聚“大效应”
从“妇女微家”这个“小切口”入手,重点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化解社会矛盾、关爱弱势群体等关键事项,关口前置、科学预判,精准作为、深度赋能,将基层妇联组织服务效应最大化。
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深度”。依托“妇女微家”,开展“巾帼脱贫 姐妹同行”结对帮扶活动,已帮助1000余名贫困妇女实现精准脱贫,并持续做好跟踪服务、动态监测,防止返贫。同时,开展“巾帼脱贫行动暨抖音直播带货培训”等专项活动,引导妇女直播带货,发展“网红经济”,使滞销的“山货”变为畅销品,线上成交火樱桃等特色农产品10万单/年,实现销售额600多万元,真正做到帮到点上、扶到根上。比如,中国火樱桃之乡——水泉镇棠棣峪村“火樱桃”妇女微家,带动发展休闲采摘园、农产品电商等20多家,帮助66户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人均收入达到7830元/年,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拓展。
二是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有“精度”。通过拉家常、聊生活、谈心声,及时留意群众诉求,提前收集纠纷隐患,科学预判、提前化解,真正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贡献“妇联智慧”。比如,冯卯镇小李庄村“网格睦邻”微家,实行党员街长制、坐班制,推动信访工作由“上访”到“下访”,由“事后处理”到“事前预判”,已累计接待群众15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60余件次。
三是服务留守妇女儿童有“温度”。对留守儿童、失独家庭、残疾户等特殊群体妇女儿童,经常性开展现场走访、上门交流、沟通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比如,“翼云心语”妇女微家已建成300平方米服务专区,建设全省首个青少年心理健康科学教育展厅,实施“定制化”帮教方案,倾力打造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服务品牌。
四是弘扬传统美德有“力度”。充分发挥“红色驿站”“扬家庭美德、树良好家风”“公益服务”等妇女微家阵地作用,通过开展各类活动,鼓励引导群众弘扬美德、传承家风、传播正能量。
编 辑:邱莉雯 审 核:李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