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山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22日
【典型做法】
我区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 先行县并获得500万元资金奖励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公布了2021年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名单,我区名列其中,全省共10个,全市唯一,各先行县分别获得5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支持。近年来,我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
领导批示
|
一、实施“四项工程”,筑牢绿色基础。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水肥一体化、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有机肥替代化肥四项工程,建设土壤肥沃、节水高效、设施配套、道路畅通的高标准农田,奠定绿色生产基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累计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8个,完成农田治理面积25.5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9.84%,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7万亩。实施水肥一体化应用工程。制定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组织农技专家成立技术指导小组,通过观摩学习、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形式,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目前,全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5.3万余亩。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程。逐年制订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强化耕地质量检测网络建设,共建设区级以上耕地质量监测点27个,累计检测土样334个,完成肥效田间试验12处,推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15项,耕地质量显著提升。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工程。连续实施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堆沤肥等技术模式应用面积4万余亩,累计增施有机肥1万余吨,减少化肥用量400余吨(折纯),较非项目区减少化肥用量20%,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二、强化技术支撑,推行绿色生产。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高效优质新品种、环保高效肥料、农业药物与生物制剂、节能低耗智能化农业装备等绿色投入品,推广应用生物发酵、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采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土壤污染治理、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控源治污措施,努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通过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秸秆腐熟还田等技术推广应用,全区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化肥利用率由35%提高到40%以上,土壤有机质由12.5g/kg提高到16.42g/kg;全区农药利用率达40%,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1%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三、聚焦高质高效,发展绿色农业。坚持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从增产向提质增绿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推广“粮—畜—果(菜)”“畜—肥—粮(菜果)”等生态循环模式,建设标准园、生态园、美丽生态养殖场,做优做强薯类、林果、小杂粮、畜禽等四大特色产业,实现生产与生态环境有效配置。目前,全区已建成林果基地55万亩、杂粮基地10万亩,成功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6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
四、加强质量监管,培育绿色品牌。强化执法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区、镇街、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追溯平台,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处26万亩,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开展“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构建以“百味山亭”“山亭山宝”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企业和产品品牌为主体、“三品一标”为基础的品牌体系,提高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区“三品一标”认证总量达201个,“莺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集体商标3件,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6件、山东省著名商标12件、山东知名品牌10件、山东省高端品牌6件,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不断提高。
五、坚持融合发展,构建绿色链条。依托薯类、林果、小杂粮、畜禽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商贸物流四大业态,建设大健康食品产业园、豆制品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230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0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配套欧科食品检测中心、山好跨境电商、智慧物流园等一批服务型平台,构建“农—工—贸”生态循环产业链条。规划建设洪门、月亮湾、岩马湖等田园综合体5个,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30余处、现代农业精品特色园区50个。
编 辑:刘永庆 审 核:李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