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山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1日
【典型做法】
徐庄镇做好“三篇文章” 着力打造“绿满徐庄”生态品牌
徐庄镇紧抓省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试点)机遇,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念好“扩、护、转”三字诀,持续做好生态资源总量扩容、存量提升、质效求变三篇文章,着力打造“绿满徐庄”生态品牌。
|
领 导 批 示
|
一、念好“扩”字诀,持续做好生态总量扩容文章
一是森林覆盖再提高。先后承接和联合举办区级义务植树等活动4场次,在高山顶、米山顶、梅花山等山头,栽植侧柏、黄栌、黑松等苗木1万余株,完成成片造林150亩。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全镇42个行政村积极行动,采取不同形式组织村民开展植树造林绿化,以实际行动为荒山增绿、为青山添彩。
二是路域环境再提升。整合各类资金300余万元,完成G518国道沿线“飞马”节点、黑峪高速出口节点、汇鑫建材节点、白龙湾节点等绿化节点提升6处,集中打造黑峪高速出口至幸福庄大桥沿路绿化2公里,完成石虎线、花柳线等道路绿化20公里,加快打造环翼云湖“特色花海景观带”,栽植海棠、樱花、大叶女贞、元宝枫等苗木1.5万株,播撒花种200余公斤。
三是美丽庭院创建再推动。发挥村“两委”成员、妇联执委和已成功创建的市、区、镇、村四级1599户“美丽庭院”的带头作用,组织巾帼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强势助力“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持续开展,以“小家”美带动“大家”美。
四是水域生态保护再发力。争取上级资金近3000万元,启动实施十字河中支河道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和梅花河葫芦套支流美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开展清淤疏浚、拦坝蓄水、河岸绿化,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美化水环境、保障水安全。
二、念好“护”字诀,着力做好生态存量提升文章
一是“五长联动”巡护。全面发挥镇村两级“山长、林长、河长、田长、路长”作用,实行“五长联动”,看山、护林、巡河、保田、护路同向发力,无形间加密了巡护频次,确保了破坏生态资源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
二是“多岗联动”维护。新招聘生态公益岗位350个,结合实际设置青山守护岗、生态护林岗、绿水巡护岗、村庄保洁岗、道路巡逻岗等,与75名护林员岗位实现“多岗联动”,高标准建设葫芦套、石嘴子等2处生态公益岗服务站,进一步织密了生态资源的保护网。
三是“警务驻训”保护。在山水生态资源优势最为突出的翼云湖片区,积极争取公安部门率先筹建全市第一处“生态警务驻巡站”,推动形成部门联动、打防结合、处置高效的“警民共护”新机制。
四是“全民参与”守护。借助植树节、湿地日、世界水日等,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让“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生态理念持续深入人心,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守护好、发展好徐庄的山水生态资源。
三、念好“转”字诀,探索做好“两山”质效求变文章
一是围绕农业抓工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按照“围绕农业抓工业带产业”的工作思路,招引和培育壮大了东粮生物、德丰食品、永兴板栗、四知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年产值近3亿元,“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积极争取市级资金20万元,建设市级(花椒)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花椒新品种6个,建成示范种植基地1处,全镇花椒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年产值达2亿元。
二是聚焦生态强旅游。依托良好的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先后建成A级以上景区3处、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景区化村庄2个。通过收储和优化整合村级零散土地、房屋、林地等资源,吸引中域、重庆竟合景观等公司签约尖山云顶、水墨云峰、葫芦套水街等旅游开发项目6个,总投资近10亿元。
三是紧抓试点促振兴。成功争取全市唯一的“省级衔接乡村振兴推进区(试点)”落地徐庄镇,投资1.6亿元实施“零碳”智慧农业谷、青年回乡创业园、葫芦套沿河漂流、徐庄百年大集提升、甘薯产业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8个,积极打造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编 辑:王长浩 审 核:李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