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山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20日
目 录
●徐庄镇念好“五字诀”织密织紧返贫防线
●冯卯镇探索“旅游+”模式蹚出村集体增收新路径
●简讯
徐庄镇念好“五字诀”织密织紧返贫防线
一是织密网格“勤”排查,提升发现能力。利用微网格乡村治理模式,发动42个村长、226片长、598街长,重点关注八类特殊群体,随时掌握网格户情变化,发现致贫风险第一时间统筹网格内资源力量予以帮助,并将风险情况按村报乡村振兴办。同时,各行业部门根据预警信息名录每月开展筛查,发现线索及时报乡村振兴办。目前累计接收致贫风险报告66条,核实32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
二是部门联动“快”研判,缩短认定时间。对发现在教育保障、安全住房等各方面存在的各类致贫风险线索以及区办反馈的疑点数据,随时开展“线上+线下”核查,从线索核查到认定通过平均用时不超过8天,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47户12274人,其中脱贫享受政策1265户3342人,脱贫不享受政策3050户8836人。在库监测户30户96人,风险消失户2户4人。
三是综合施策“齐”发力,强化帮扶成效。今年以来,结合户情实际,精准释放政策红利。享受五保政策124人;享受低保政策576户1082人;发放教育资助和助学金463人,23.98万元;发放春季雨露计划补助109人,16.35万元;发放邻里互助102人,17.97万元;发放孝善养老金300人,3.6万元;分配区级集中光伏540户90.6万元;设立爱心超市1家,惠及两个村58户脱贫户和监测户。
四是公益岗位“稳”就业,促进持续增收。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开展就业需求调查,积极对接人社部门开发青山守护岗、绿水巡护岗、生态护林岗、村容净化岗、道路管护岗五类公益岗位350个,其中乡村公益岗位330个,聘用脱贫享受政策户151人、监测户3人,两类人群占总人数的46.7%,人均年增收1万元。
五是联农带农“共”致富,衔接乡村振兴。扶持镇内企业创造就业岗位160个;在葫芦套景区免费开放商品展位一条街,协助农户售卖农产品;鼓励藤花峪青年创业联合会电商高价收购脱贫户优质农产品,网销金银花藤,带动村民年均增收50万元。在第一书记项目和衔接推进区等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以工代赈”,优先使用脱贫政策户和监测户。
冯卯镇探索“旅游+”模式蹚出村集体增收新路径
一是“旅游+桃产业”模式,叫响“甜桃”品牌。与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辐射带动改良桃树品种21种2000亩,包装开发桃雕、桃胶文创旅游商品;依托温庄村金山田园农业公园,建成桃树春暖大棚2万平方米,春丽桃示范基地60亩,建设林间木屋、渔家乐、儿童户外乐园等旅游附属设施,成为省级美丽田园和全国农旅融合示范园。围绕“桃红岩马 水韵冯卯”的主题定位,成功举办5届桃花节,每届接待游客近10万人,不断发展壮大冯卯桃产业,助推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二是“旅游+渔业”模式,写好“水美”文章。库区19个村联合成立洪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完成了岩马湖鲢鱼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年出成鱼200万斤,经营收入达1500万元,年底分红超过450万元。积极探索捕捞、垂钓、体验、餐饮复合发展,实施岩马湖渔业休闲公园项目,建成独孤码头、李庄码头,打造岩马湖驿站、休闲渔业体验中心,成功举办首届“狂欢初夏‘鱼’乐无限”捕鱼节,村级集体经济得到有效提高。
三是“旅游+培训”模式,增强“造血”功能。大力发展培训产业,将200万元乡村振兴服务队资金入资岩马湖振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老黄烟站进行改建,采取“以旧换新、借鸡生蛋”模式,建成可容纳150人多元化培训需求的冯卯镇党校。以党校为中心,串联周边岩马湖水库纪念馆、洪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活力李庄”、“金山田园”、“金蜗牛”房车露营小镇等5个现场教学点,形成了“一中心 五基地”的教育资源带。
【简讯】
区残联积极作为全面提升残疾人满意度 积极对上争取残疾人康复、托养、培训、无障碍改造、残疾学生助学等专项资金211.42万元。为500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实施无障碍改造。通过精准培训、牵线搭桥,帮助230多名残疾人成功就业。举办为期5天的残疾人网上电商培训班,培训残疾人590人。(区残联)
编 辑:李 凡 审 核:李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