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化“简政放权”,持续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一是“减环节”提效率。通过绘制一张流程图、拟定一个进度表、编印一本服务册,协同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任务,助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积极推行“一窗受理、分类审批、集成出件”服务新模式,力争办事环节平均压缩80%以上、办理时间平均缩减60%以上,更好实现项目审批从分到秒、从繁到简升级。二是“减材料”破壁垒。系统清理重复证明、循环证明,大力推进电子证照应用,通过审批信息共享,无证明系统查询等方式和渠道,实现营业执照、身份证、许可证等高频材料“免提交”,力争申报材料平均减少40%以上。同时开拓“跨域办”朋友圈,逐步打通政策壁垒和数据孤岛。三是“减跑动”赋智能。依托省政务服务网,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全程网办”。依托全区智慧城市平台,丰富“云指导、云预勘、云联审”服务功能,企业由“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力争跑动次数平均减少90%以上,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成本。2月底前在经济开发区新设审批微厅,不断拓展服务边界,让企业不出家门“就近办”。
二、实施“精准服务”,持续构建亲商安商发展环境。一是“全周期”服务企业。把企业“表情包”作为工作“风向标”,用好“投资者之家”,探索“首席服务官”制度,以重点项目为靶向,完善项目建设联合联动服务机制,一体推进项目服务“联审联办”。升级“项目管家”服务2.0版,进一步充实7支项目管家团队,对今年91个重点项目实行从立项到投产全流程跟踪服务。深化“携号转企”“一照多址”改革,不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二是“差异化”政策支持。针对不同类型的重点项目,为今年91个重点项目量身设计审批导图,让项目手续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易办”转变。针对中小微企业和新兴产业,精准制定审批清单,简化准入条件,激发市场活力。三是“常态化”政企沟通。积极参与企业家沙龙,确保到项目企业走访或电话联系每月1次以上,推进项目手续办理的同时,积极协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相关问题。常态化开展“干部走流程”“局长股长坐窗口”活动,预计参与人数600人次以上,多渠道收集企业群众意见建议,实现审批服务“随叫随到、说到做到、全面周到”。
三、推进“审批创新”,持续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环境。一是规范审批标准。编制《标准化办事指南》,首期计划编制100项高频事项服务指南,统一审批要件、流程和时限,杜绝模糊条款、隐形门槛。谋划编制《政务服务礼仪规范》,促进工作人员服务规范化、温馨化。二是强化审管联动。拟定《审管联动合作备忘录》,推动审批与监管无缝对接,实现信息互认共享、业务协同联动、结果闭环管理。三是推进信用监管。实施“信用+审批”模式,将信用评价结果嵌入审批流程,对守信市场主体加速审批,精简办事流程,不断打造诚信政务和营商环境新形象,努力为“不墨山亭、幸福小城”建设贡献审批新力。
编 辑:邢 健 审 核:李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