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山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8月29日
目 录
● 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扎实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 山城街道“三个优化”构建便民服务新格局
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扎实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群众需求,全民健身服务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以社区嵌入式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建设,补齐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场地设施短板。西部城区体育公园已于5月1日建成开园,增加运动面积5000平方米,投入100万元配套智能健身体育设施。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培训8期,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120名,开展体育健身志愿服务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五进”活动10余场次,涵盖健身操、柔力球等培训内容,受益群众3000余人次,极大丰富基层群众职工的体育文化生活。
二是深化体教融合,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提升。完善运动员选拔培养途径,构建“选拔—培养—实战”闭环,加强全区竞技体育人才信息采集工作,夯实体育人才根基。开展“奔跑吧·少年”体育联赛和校园体育融合发展,强化全区中小学、青少年俱乐部和各项目协会联动。目前,与区内8所中小学合作,开设乒乓球、武术等5个特色体育课程,组建区级青少年体育训练队20支,参训学生700余人。积极备战市第十一届运动会,通过开展专业集训、科学指导、以赛代练、以赛促训等形式进行选拔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目前共获得奖牌61枚。
三是打造特色亮点,拓宽体育产业消费潜力。加大体育产业扶持力度,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满足体育旅游消费多元化需求。抱犊崮户外攀岩运动项目—飞拉达已建成投用,吸引攀岩爱好者、游客7000余人。坚持赛事引领,支持鼓励群众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举办“精彩‘篮’不住活力新山亭”篮球争霸赛暨2025体育惠民消费季活动,邀请区内外26家体育类企业、协会、俱乐部参加,现场参与及观看人员6000余人,网络直播在线观看10000余人。统筹安全与发展,加强体育领域安全管理,规范体育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壮大体育产业规模。截至目前,全区重点体育类社会组织、市场主体达100余个。
山城街道“三个优化”构建便民服务新格局
一是优化服务流程,构建“一窗通办”。按照“一厅集成、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原则,整合医保、民政、残联等12个高频业务窗口,推行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依托《山城街道便民服务指南》,系统梳理医疗参保、云公章审批等31项高频事项办理流程,做到“一窗通办、一册通晓”。优化便民服务中心6大功能区域布局,配备自助办理电脑、便民轮椅、应急药箱等60余件便民保障设备,营造温馨舒适、便捷高效的办事环境。
二是优化服务体系,推动“全域覆盖”。构建“1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53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的全域便民服务体系,将社保缴费、补贴申领等高频事项下沉至村(社区),实现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帮”。今年以来,便民服务站累计服务群众2300余人次。大力推广“爱山东”APP、山东省政务服务网等线上办事平台,通过53个村(社区)微信群和网格服务群推送政策解读、操作指南等信息累计60余条,精准满足群众多元化办事需求。
三是优化服务模式,实现“随需而办”。推行“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服务模式,在医保、人社等重点窗口设立“不打烊”服务岗,通过轮岗值守提供现场办理、电话咨询、事项预受理等服务。今年以来,累计服务群众500余人次,办理各项业务300余次。同时,拓展“上门办”服务范围,组建由公益岗、村(社区)干部、志愿者等组成的54人帮代办队伍,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代收代办、咨询服务等25项服务。今年以来,受理事项900余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编 辑:邢 健 审 核: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