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集约集聚,构建优质发展生态。一是助力园区建设。以空间重构、存量重整、质效重振豆制品产业孵化基地为目标,参与建设4栋3.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引导50余家中小企业“退散进园”,创新实施“上下楼即上下游”布局模式,配备6个功能室、20个功能分区,形成垂直闭环产业链。二是提升品牌质效。以争创省级区域公共品牌为契机,推进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协助市场监管部门设立全市首家商标品牌指导站,进一步统一品牌标准与包装规范,提升区域品牌整体影响力。截至目前,建立起涵盖327家企业在册的豆制品企业名录,有效注册商标达786件,累计注册集体商标1件、马德里国际商标1件、山东省著名商标5件。三是完善物流网络。针对豆制品物流成本高、时效低的痛点,商会积极对接外部资源,引入560万元建成2640平方米智能云仓,配备全市第二大物流分拣线,通过集中分拣、恒温仓储和冷链运输,使物流成本降低40%,年节省费用1100万元,配送时长平均缩短0.5天。
二、聚焦智造升级,赋能产业蝶变焕新。一是搭建检测平台。协调资金建设全区首个食品检验检测共享实验室,提供快速检测(30分钟出结果)、质量追溯(区块链赋码)和工艺优化指导服务,创新采用“政府建设+企业付费”模式,检测费用仅为市场价的35%,为企业节约成本200万元/年。二是助推智能改造。组织企业外出学习参展,积极推动企业“数转智改”,引进先进设备技术,逐步实施“机器换人”计划。协助三联机械、誉亚食品研发自动化生产线;帮助春福盈食品实现机械臂封装,设备产能达2吨/小时,人工成本降低80%;联合浙江大学开发AI视觉分拣系统,瑕疵品识别准确率达98%。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榴枣归乡”工程引进食品工程师28名,推动传统豆制品向休闲健康食品转型。依托豆制品研发中心,与山东农业大学、枣庄学院等高校合作,研制低脂膨化技术(脂肪含量<5%),制定《膨化豆制品行业标准》,新开发素虾仁、豆肠等20余种产品。
三、聚焦要素保障,精准高效为企服务。一是破解融资难题。扎实开展企业遍访活动,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搭建高效便捷金融服务桥梁,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今年以来,商会开展上门走访100余次,涉及企业150余家,解决企业反馈问题建议30条,完成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全面摸排辖区内企业融资需求,帮助11家市场主体申请创业担保贷款1200余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协助人社部门开展“榴枣归乡”系列活动,通过恳谈会、招聘会、“高校人才直通车”等形式,广泛吸纳各类人才。今年以来,为豆制品企业累计引进机械制造、电商运营等专业技术人才86名,培训产业工人1200余人次。三是推动招商引资。建立城头籍在外企业家人才库,全面梳理收录100余名在外优秀企业家、行业精英信息,定期举办座谈会,寄送家乡发展简报等形式介绍城头发展机遇。同时,探索“商会推荐+政府对接”招商模式,牵头招引枣庄市宏豆食品有限公司,帮助投资3亿元的享育童车项目、1亿元晟歌食品项目成功落地,为镇域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编 辑:邢 健 审 核: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