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一个核心”,构建服务新框架。摒弃“大水漫灌”的传统模式,创新构建以“营商环境会客厅”为核心的惠企服务新框架,并赋予三大功能。一是“高质效招商”的主阵地。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强化“中介机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招商模式,逐步构建结构完整、韧性强劲的产业生态。今年以来,先后招引项目6个,已投产项目4个。二是“多元化供给”的枢纽站。整合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周边职校高校等多方资源,常态化开展各类惠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50余个。三是“全链条服务”的好平台。集成“点对点”政策解读、项目落地帮办代办、服务效果跟踪反馈等全流程事项10条,全力打通惠企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二、导入“三项举措”,精准服务解难题。依托“营商环境会客厅”,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出三项硬核措施,实现服务“零距离”。一是系统化完善机制。持续深化开发区与区直部门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组织区直部门召开协商会议10余次,高效破解跨部门、跨层级协调难题,形成“多部门服务一企业”的营商氛围。二是分层级服务体系。依托《“企业满园”及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手册》,针对拟升规、科技型及创新型等不同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助企茁壮成长。今年以来,清理盘活低效项目2个,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三是闭环式管理模式。划定每月1-21日为“企业生产安静日”,实行企业扎口管理,并通过企业服务专员对企业诉求实行“受理—办理—反馈—回访”跟踪机制,建立动态台账与责任清单。今年以来,帮助企业解决共性需求3条、个性诉求10余条,有力推动解决率与满意度双达标。
三、聚力“三大领域”,升级服务出实效。自“营商环境会客厅”运行以来,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发展成果不断显现。一是配套功能更丰富。引入区法院、科技局、青屏派出所等功能载体,搭建市级青年乡创赋能基地、区级产业创新研究院、青年人才会客厅等交流平台,建成启用人才公寓、职工餐厅等生活设施,全方位提升园区配套水平。二是要素保障更有力。聚焦企业用地、融资筹资关键要素,开展“企业家沙龙”“政银企对接”“政校企合作”活动10余次,依托供应链金融模式帮助企业争取授信额度9700万元。三是园区品牌更响亮。持续打造生态友好型园区,接连入选全国数智开发区建设应用案例、“零碳园区”标准试点、绿色低碳园区等,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为营商环境建设探索出“山开经验”。
编 辑:邢 健 审 核: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