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
山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11月14日
目 录
●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三链协同打造淡水渔业养殖审批新样板
● 北庄镇深化人才“引育用”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三链协同打造淡水渔业养殖审批新样板
一是构建“预警提醒链”,主动服务解决“不知办、不会办”。建立“养殖证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库”,涵盖经营主体、期限等12个数据,养殖证到期前90天时设为黄色预警期,推送政策解读包,让经营主体提前了解相关政策,做好换证手续准备;到期前30天时为红色预警期,启动短信与电话提醒,通知养殖户开始换证。今年以来,累计提供各类预警50余次,推送信息60余条。精心编制《换证指南“一张图”》,通过“云课堂”讲解、政务平台等方式进行宣传告知,并设立咨询服务电话解答养殖户疑惑。截至目前,解答养殖业户问题咨询35个。
二是打造“高效审批链”,一站集成实现“一链办、便捷办”。将养殖证新办(延续)与水产苗种检疫等8个关联事项整合为淡水渔业养殖“一件事”,提供“套餐式”集成服务,申办材料从原有的13项精简至7项,精简46%,办事环节压缩70%以上。采取视频连线方式对养殖场进行预审,提前排查问题隐患并对照整改,降低企业资金和时间成本,促进“降本增效”。今年以来,通过“一件事”办理养殖业户18家。配备帮办服务专员2人,对场所偏远、经营者年龄较大的养殖户,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目前,已为水泉镇6个水库塘坝高效办结水域滩涂养殖证;开展上门指导服务30余次。
三是强化“联动监管链”,协同共治保障“规范办、安心办”。围绕审管一体,实施无缝对接、全链条管理,构建“联合核查+信用管理”双轮驱动监管服务机制,将渔业养殖审批办件第一时间推送至农业农村部门,同时,农业农村部门重要监督信息及时反馈,做到审批与监督信息及时共享。今年以来,推送审批信息12条,监管信息2条。建立养殖主体信用“红黑榜”,将核查中发现的违规行为、整改情况等纳入信用评价指标,对诚信经营、规范管理的主体,为其提供“容缺受理”“免审即享”等便利服务;对多次违规或整改不力的主力,纳入重点监管名单,实施严格管控,形成“守信便利、失信受限”的良性市场导向。
北庄镇深化人才“引育用”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是精准引才聚智,拓宽人才集聚通道。围绕区域产业需求,建立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6个重点领域人才信息库,动态完善产业人才地图。设立在外人才服务专员3名,完善“线上+线下”对接机制,定期开展洽谈对接活动,精准推介惠才政策与发展机遇。截至目前,收录高层次人才信息87条,开展对接服务20余次,引进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高校教授等高层次人才5名。
二是多维育才赋能,构建本土培养体系。实施“本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专家授课、线上培训等方式,围绕现代农业开展新技术推广、品牌建设、电商运营等课程培训,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已开展培训8期,参与培训人员150余人次。同时,依托镇内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和21家合作社基地,邀请专家围绕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方面开展现场教学、技能比武等实践课程40余场次,参训500余人次。
三是科学用才破局,激活乡村产业动能。邀请2名省级农业专家深入葡萄种植基地开展技术指导,解决种植户在生产中遇到的滴水灌溉、增施有机肥等绿色种植技术难题,提升葡萄品质与效益。目前,每亩葡萄节水超200立方米,平均节水率达30%以上。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政策激励和引导效应,面向全镇广泛招募种植能手、土专家等本土实用人才,通过设立“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签约6名合伙人,孵化黑木耳种植、脆枣林、草莓采摘园3个创业项目,带动建设产业基地350亩,年产值300余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编 辑:邢 健 审 核: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