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厚植乡土人才成长沃土,涵养振兴源头活水。北庄镇始终坚持支部引领、人才振兴,探索“党支部+土专家+农户”模式,采取摸底、走访、入户等形式将全镇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业服务领域和农机研究制造等乡土人才纳入储备链,分类建立农业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用机械研发、手工艺等4种类型,涵盖返乡就业创业大中专学生、农村青年党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土专家、田秀才”等群体共计60余人。截至目前,6名优秀乡土人才领办或创办合作社3个,培养出致富带头人8名。同时邀请3名“土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开展“田间课堂”农技培训3期,受训群众400余人次。
二是立足发展优势,打造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努力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加强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立足本镇的资源优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林果特色主导产业为基础,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富有北庄特色的高效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依据辖区内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破“小而全”的传统农业发展格局,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形成了青石岭黑木耳、东洋泉雪桃、洪门葡萄、铁山草莓、半湖脆枣、北庄樱桃、徐洼蔬果、东庄板栗等8大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0万余亩,成立专业林果合作社145家、家庭农场22家,完成特色农产品品牌认证12个。全面实行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引领、金融配套支持、农业保险保障和政府统筹服务为引导的“4+1”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推动我镇农业向区域化、特色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是完善农文旅产业全链条,加快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布局“泇河水岸61红色小镇”片区,以“西泇河风景区”和“洪门农业休闲度假区”为重点,并与三道峪、双山涧、北庄等传统村相结合,挖掘牛鼻子洞-鲁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天德堂药店、南泉峄县抗日旧址及3A级景区抱犊崮抗日纪念园红色底蕴,围绕旅游“食、宿、游、购”等旅游要素,拉长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的规模扩张,初步形成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农业文化、休闲文化等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集群和“一点一品、一家一味”的“乡村旅游”特色格局。截至目前,共发展葡萄采摘园300余处、农家乐餐馆10余家、民宿农家院落7家,并成功举办葡萄采摘节13届,年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促进当地农民增收3600余万元,发展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9家。(北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