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聚焦社会治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警务助理”机制作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和包案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突出抓早抓小,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始发阶段和萌芽状态。大力宣传便民利民措施和安全防范知识和防网络电信诈骗安全知识,加强法律服务及援助,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对各类九小场进行专项检查,有力维护公共治安环境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对私挖盗采实行“零容忍”,组织执法中队、派出所、机关干部和村干部进行24小时巡逻,及时坚决打击私挖盗采苗头。
二是聚焦人居环境,促进乡村宜居宜业。西集镇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程,抓重点、补短板、提品质,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投资1300余万元,修通暨国北路、龙河北岸“四好农村路”6公里。投资15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文化广场5处,持续推进湿地公园、美丽河湖、绿道驿站建设,获评国家卫生乡镇、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山东省文化生态名镇,承办全市山水林田大会战现场观摩2次,全市美丽河湖现场会1次。龙河湿地绿道线路全省唯一入选“2022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三是聚焦文体项目,促进营造文化氛围。西集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群众所思所盼,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和合西集建设步入快车道。全镇现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处,村级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各15处,文化礼堂3处,纪念馆1处,乡村记忆馆5个,伏里土陶体验馆4处,非遗传承基地6处,省级体育公园1处,文体健身公园4处,健身广场16处,健身绿道25公里,文体活动点28个,文体志愿者服务团队12支。伏里村被评为第二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伏里土陶入选“山东(枣庄)文化标识”,同时入选“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纪念馆获得国家2A级旅游景区。西集镇入选枣庄市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
四是聚焦社会帮扶,促进政策落地落实。西集镇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人民至上植于心、践于行。西集镇现有扶贫产业项目11个,其中光伏项目5个、加工车间项目3个、种植项目2个、养殖项目1个。实施第一书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修建村内道路约3万平方米,方便群众出行,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坚持同民政、残联、人社、卫生、教育、城建、水利等行业部门保持信息共享,及时核实疑点数据,保障脱贫户和监测户帮扶政策应享尽享。(西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