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复垦“昔日荒田”,大地“伤疤”变良田。发动村“两委”班子,采取边摸排、边治理的方法,对摸排出的撂荒地,实行“一户一策”“一地一策”,探索“农户自愿、亲友代管”的复耕模式,鼓励有劳力的农户在自行复耕的基础上,对整户外出、无劳力、土地耕种条件差以及因土地产出效益低不愿耕种的农户,进行托管代耕方式,快速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针对一些零碎撂荒地,积极鼓励、发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撂荒地整治工作,扩大经营规模。截至目前,共整合规范机动地361.2亩,恢复耕地面积331.1亩。四荒地1.786万亩,规范发包1.72万亩。
二是耕好“有形农田”,夯实乡村振兴“耕”基。以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突破口,鼓励和支持群众在林果产业上做文章,通过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培育葡萄、中华小樱桃、冬桃、金楸、杂粮、花椒等六大种植基地,让林果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促进增收。利用乡村振兴特色、镇奖补资金为引子,整合水利、交运、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改善半湖片区农田3000亩,建成600亩高质高效杂粮基地及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打造成集吃住行、研学游、娱悦购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农文旅+研学”基地,提升农业发展效能。
三是共同耕耘“无形良田”,树立节粮减损新风尚。先后开展以节约粮食为主题宣传进校园活动3次,通过现场教学倡导文明节俭之风,把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到家风家教中,把节约思想灌输给孩子们,通过孩子们去影响家庭,实现一个带动一家、一家带动一片的效果。提倡餐饮“光盘”行动,联合镇应急办、市场监管所对辖区内11家餐饮门店进行宣传,张贴“文明用餐、杜绝浪费”等宣传标语300余张,督促餐饮单位建立消费提醒、提示制度,倡导理性消费。以红白理事会为工作抓手,把节粮减损纳入村规民约,开展文明餐桌行、示范店、示范食堂等创建活动,严格控制红白事酒席规模和标准,倡导“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新理念。截至目前,共评选出示范店3家、示范食堂2家、文明餐桌6户。(北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