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子镇坚持党建引领、高点谋划,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按照“积分互通、场景互联、激励共享、活动共办”的原则,创新“十二联”工作法,积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片区联建工作机制,全力擦亮信用建设品牌,《“十二联”工作法探索社会信用片区联建新模式》入选中国信用共建优秀案例2024年度社会诚信实践案例。
党建引领聚力,健全体制机制。结合片区工作实际,成立社会信用联建工作队伍,明确村级指导员、监督员。先后举办片区党委联席会议20余次,共同研究社会信用联建工作事项30余项,制定《片区信用积分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7个,推动片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度化、实体化。坚持集思广益,按照“一村一特色”深挖亮点,其中,柳泉村、苑庄村、王河村分别做好“信用+桃产业”“信用+和美乡村”“信用+基层治理”特色文章,形成各具特色、美美与共的信用联建新局面。
资源共享聚势,夯实阵地建设。按照“一室多用”“共建共用”的原则,在片区办公楼建设“信用大讲堂”“信智图书馆”等活动室,形成集办公、培训、休闲等为一体的信用惠民综合体。整合片区各村超市、理发店、餐馆、食堂、浴池等合作点30余个,由片区党委制定《片区商户合作协议》,签订片区、村、商户三方协议,建立片区《诚信示范合作点名录》,方便统一管理和集中培训,着力破解单一村庄信用合作点种类及数量短板,切实打破村庄壁垒,由“单兵作战”转为“组团发展”。
多方联动聚能,积极开展活动。依托王河片区“信用大讲堂”,特邀区委党校、镇各部门专业人才组建18人的讲师队伍,按照“一月一主题”,制定《信用大讲堂课程表》,面向全镇干群开展培训教育,培训内容涉及信用建设、农业种植、健康养生等多方面知识。今年以来,开展培训活动8次,受众600余人次。同时组建“红色枣乡、先锋引领”片区志愿服务队6支,集中人员力量定期开展“爱心助老、志愿理发、文艺演出、农艺培训”等特色志愿服务,联系服务群众3000余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余件。
成果运用聚心,共享信用红利。集中梳理各村特色农副产品种类,制定《村级特色产品名录》,将王河花生油、柳泉黄金桃、富川农资等15个村级特色产品纳入片区信用激励产品目录。依托“商户联盟”,打造一条集购物、理发、洗浴、就餐于一体的群众生活“消费链条”,群众可凭借信用积分兑换片区内特色产品,让群众享受到种类丰富的社会服务和信用激励。截至目前,已发放各类特色产品300余份。(来源:山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