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系统集成,构建乡村优质教育新格局。针对学校“小散弱”、生源外流等问题,实施“先建后撤”策略,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全区乡镇规模最大、设施最优的中心小学,同步升级中心幼儿园为省级示范园,将原有14所公办小学整合至中心小学就读,17所公办幼儿园重组为6所分园,形成“1所中心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6所农村公办园”的办学矩阵,2年内小学生从200余人增至2600余人。同时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实施教师交流73人次,推行干部聘任制、述职制和达标考核机制,开展专题培训1000余人次,选树“最美教师”“最美校长”23人。联合荣成市第二实验小学、枣庄市文化路小学等名校建立联盟共同体,培育省市区级优秀教师59人。设立“桑村教育基金”重奖优秀师生,助力学校连年获评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二是多维服务提质,打造乡村教育振兴新样板。围绕学生实际需求推出四项服务。创新联合区公交公司开通6条“学生直通车”线路,配备19辆智慧公交及安全员,实现1200余名学生安全接驳;严格落实“平躺睡”政策,改造宿舍、引入闲置床铺,增设午休垫并融入劳动教育。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推行师生“六同”就餐制,学生餐满意率达96%;构建“1+N”课后服务体系,以基础托管和15个特色社团(含无人机编程、手工制作等),有效解决家长“三点半难题”,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8.7%。
三是产教深度融合,培育镇域发展新动能。通过教育质量提升,推动全镇在校生从200人增至2600人,带动镇驻地常住人口数由1.23万人增至2.3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倍至2.23亿元,商品房均价由1400元/㎡升至3600元/㎡。盘活14所闲置校舍招商引资,其中王庙小学引入“神力刀具”项目,解决20余名劳动力就业,年产值跻身国内同行业前三,助力镇财政和村集体增收,形成教育振兴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截至目前,全镇14所闲置校园分别建成了农产品深加工、爱心食堂等项目场所,确保土地及资产高效利用,有效化解了债务压力,减轻了信访隐患,助力乡村振兴和镇域经济发展。(桑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