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建设为立足点,强化组织保障能力。调整充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台账组、宣传组、点位组、督办组五个工作组,明确21个行政村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职责和任务,完善“镇—办事处—村”三级联动监管体系,真正将“党政同责”“两个责任”落到实处。联合市场监管所、派出所、教育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通报近期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建立健全“事前预警、事中把控、事后复盘”衔接工作机制,300余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全部落实包保责任,27名包保干部完成辖区92家C级企业和162家D级企业首轮全覆盖督导,整改问题32项,全面压实各方责任。
以全程管控为关键点,提升食品监管水平。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末端严控,全方位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监管。组织开展农药残留检验检测,严格把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全镇已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定性检测89批次,开展校园食堂蔬菜农残检测50次。引导农业企业完善生产记录,严格落实“一品一码”并行制度,确保农产品来源可溯、质量可控。推行食品安全红黄榜制度,完善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加大各部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和联合惩戒力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持证餐饮单位实现公示牌上墙全覆盖。
以专项整治为着力点,保持高压严管态势。重拳打击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对重点产品、重点领域开展靶向抽检,入夏以来,检查重点场所124个,查处食品类案件7件。聚焦景区、超市、餐馆等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开展联合监督检查,重点核查健康证、进货台账溯源、食品保质期管理及储存条件,对2家问题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加强学校食堂、托幼机构等餐饮监管,重点查看米、面、油、肉等大宗食品供货商的食品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建立供应商信息台账并纳入动态监管;对豆制品加工小作坊、仓储点等关键环节开展隐患排查,检查环境卫生、设备运行、货物堆放等,发现并整改隐患9处;各村严格农村宴席报备管理,村委会提前介入核查食材来源、加工环境及厨师健康资质,切实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以氛围营造为结合点,构建社会共治格局。结合镇域、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开展“除四害”行动,对辖区垃圾堆放点、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消杀6次,各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全面清理卫生死角。集中开展食安宣传“五进”工作,市场监管所、村级协管员等深入商场超市、校园周边、企业、市场等重点区域,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公众安全意识。打造立体化宣传矩阵,线下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5次,悬挂横幅30余条,发放《豆制品加工服务手册》及宣传单页1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30余次;线上利用微信群推送警示案例及食品安全提示30余次,覆盖群众超1.6万人。(城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