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三线联动强攻坚,清底规范固根基。建立“镇专线 +村小组”联动机制,聚焦账务清理、资产确权、合同规范,对18个村开展“清家底”行动。镇组织、农经、乡村振兴部门组成综合指导专线,统筹协调并提供政策指导,累计到村开展政策解读会议20余次,覆盖全镇18个村。镇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组成执法保障专线,依法打击清理过程中的强占多占、非法交易等行为,行动期间处理相关案件3起,有效震慑违法行为。镇组织、纪委组成督导问效专线,对工作不力的村干部、拒不配合的党员进行约谈追责,已约谈村干部8人次、批评教育党员5人。通过协同发力,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清点,核查固定资产8032.9万元,登记集体土地15.39万亩,发现并纠正资产权属不清3个;核查合同3739份,规范完善承包合同588份。实现账实、账证、账账、账表“四相符”,为“三资”管理筑牢坚实基础。
二是盘活微资促增收,产业带动惠民生。创新“三边经济”模式,整合边角土地、闲置宅基地等“微资源”。崔庄村党支部领办的枣庄市龙门观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三资”清理出的30余亩土地种植连翘、金银花、毛芋头,其中金银花种植面积达20亩,预计盛产期年产值可达15万元。同时,结合镇域特色产业,推广“合作社+基地”模式,马头村建设阳光玫瑰种植大棚4个,占地10余亩,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万余元。此外,该产业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有效促进村民就近就业增收,切实将清理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
三是健全机制提质效,阳光监管促长效。推行“阳光三资”管理,严格落实村级财务公开制度,通过村级公示栏、数字平台及时公开“三资”情况,今年以来累计公开信息200 余条,接受群众监督,严防“微腐败”。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已举办培训活动8场,覆盖全镇18个村的200余名干部,重点学习农村财务、资产监管制度及操作规程,提升干部业务能力。充分运用“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完善各类管理制度20余项,督促规范各村财务支出手续,审核并规范财务支出150余笔,以常态化监管巩固清理成效,推动“三资” 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凫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