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筑牢文化服务主阵地。聚焦群众文化需求,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核心,将传统书院、城乡书房等资源融入文明实践阵地,构建“政企社”联动机制,打造文化生活新场景。目前,已打造“24小时智慧借阅角”5处,引入区图书馆分站资源及区文化馆数字资源库各类图书5000余册,将现有图书资源扩充至3万余册。
二是激活文化治理内生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创新文化治理模式,挖掘培育非遗传承人、文艺骨干等社区能人,组建书画社、音乐社等专业志愿队伍,并孵化培育义务讲解员、皮影艺人等“草根文化明星”,构建“能人引领、队伍支撑、明星带动”的社区文化人才梯队。截至目前,挖掘培育社区文化能人52名,组建专业志愿队伍6支,开展非遗展演、游艺踩街等群众性文化活动40余场次,吸引4800余人次参与。
三是提升文化惠民幸福值。深度挖掘枣庄泥塑、王氏铁艺、高派面塑等本土非遗资源,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研学”等活动,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截至目前,举办非遗主题活动11场次、参与群众1300余人次。拓展全民健身体系,有效激发居民锻炼热情,组织举办篮球联赛、广场舞大赛等赛事30余场次、惠及群众1万余人次。深化“一月一村一场电影”惠民工程,将文化资源输送至基层末梢。今年以来,放映电影140余场次、惠及群众1.9万余人次。(山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