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精准赋能,就业增收“在家门口”。立足传统豆制品产业基础与特色,系统构建“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创业扶持”全链条就业支持体系,全力帮助残疾人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依托“如康家园”常态化组织开展居家手工编织、家政服务、豆制品加工等实用性强、门槛较低的技能培训项目,累计培训残疾人逾200人次,成功帮助93名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积极创新培训机制,开设“田间课堂”,组织“车间实训”强化实操技能,培育残疾人创业骨干6名。推广以“社区微业”为特色的灵活就业模式,累计开发灵活就业岗位150余个,有效拓宽了残疾人多元化增收路径。
二是精准服务,政务服务“跑上门”。持续深化基层政务服务延伸,建立健全镇村两级联动帮办代办机制,组建专业助残服务队伍,聚焦行动不便、长期卧床、孤寡独居等特殊困难残疾人群体,主动提供“评残—办证—补贴申请”全流程上门代办服务,真正实现“一次上门、多事联办”,最大限度减少群众奔波。今年以来,已累计为32名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上门评残和办证服务,办证周期压缩50%。同步建立起补贴对象定期复核与动态管理机制,累计更新人员信息及发放状态217条次。
三是精准推送,政策红利“送上门”。组建镇级“惠残政策宣讲服务队”,采取“集市集中宣传+入户精准解读”相结合方式,围绕残疾人证办理、康复救助、补贴申领、就业扶持等政策开展通俗化、场景化宣传。今年以来,开展专题宣讲5场,发放《山亭区惠残政策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资料800余份,实现政策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有效提升群众知晓率和政策落地率。(城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