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锻造“三支骨干队伍”,点燃基层治理“新引擎”。锚定村组队伍“领头雁”,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引进高校毕业生、致富能手充实村级队伍,储备村后备力量96名,选育党员致富带头人23名。建强网格队伍“勤务员”,结合镇村实际,依托“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 机制,划分网格21个,压实网格员职责,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激活志愿队伍“生力军”,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63场,设法治宣传、环境提升等志愿岗位。今年以来,开展环境整治40余次、政策宣讲30余场、新风倡导20余次。
二是做细“三类乡情服务”,校准为民办事“指南针”。“乡音宣讲”树文明,常态化评选“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今年来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等48人、最美庭院16户,挖掘致富能手12人、乡贤4人;通过道德讲堂宣传本土故事与家风,今年开展讲堂60余场、宣传典型8次,推进移风易俗。以“乡间共治”聚合力,建好用好“一约四会五榜”,推行积分制管理,将孝老爱亲等纳入细则,实行“月评季公示年奖惩”;用“红黑榜”正向激励先进、反向约束不良行为,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热情。以“乡情关爱”暖民心,将“一老一小”服务列为民生工程,依托网格建立走访帮扶机制,开展“敲门行动”,走访空巢老人、困难儿童130余人,帮办代办300余次。
三是深耕“三个一线实践”,筑牢治理服务“终点站”。深入一线查隐患,落实矛盾排查机制,开展全面排查,全镇排摸化解矛盾108件,化解率99%。下沉一线“听民声”,落实镇科级干部坐班接访制度,按时办结群众诉求;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镇村工作室接待群众185人次,收集建议54条,解决问题26件、办实事263件,政协工作站办实事24件、收建议49条。扎根一线“促共治”,推广“三委治村、四会理事”模式,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组织18支志愿队开展环境整治、关爱服务等活动193次;推进移风易俗,开展抵制陈规陋习倡议26次,形成邻里互助良好风尚。(凫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