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织密“防控网”,隐患治理更高效。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深化“双反馈、双研判”机制,围绕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12类重点领域及信访重点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10类重点人群,开展常态化排查并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现风险隐患“底数清、情况明”。严格落实“日报告、周调度、月分析”制度,推动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80余条,隐患化解率达93%,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是建强“红色链”,基层治理更有力。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推行“接诉即办、闭环管理”机制,党委书记带头督办群众诉求,实现“小事不过夜、大事有人盯”。依托镇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整合司法、信访、民政等5个部门资源,推动群众诉求“一窗受理、一站办结”,累计为群众节省办事时间超2000小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28个,开展志愿服务156场次,参与党员达820余人次,构建起“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共享新格局,群众诉求办结率超95%,满意度达92%。
三是激活“法治力”,善治根基更稳固。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宣传,创新“法治赶大集”“案例巡回宣讲”等普法形式,今年以来共举办普法宣传活动24场次,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群众法治意识知晓率提升至85%。同时,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基层执法公示制度,细化规范执法流程12项,开展执法监督检查9次,推动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凫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