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按需设岗,搭建供需对接“连心桥”。立足全镇18个行政村实际,围绕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管护、村级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科学研判用工需求,动态调整岗位设置,优先安置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低收入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群体,保障其基本生活收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目前,开发保洁员、护林员、道路维护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497个。
二是注重作用发挥,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坚持将公益性岗位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引导公益岗人员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人居环境整治、平安建设等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制止露天焚烧秸秆行为7起;整治乱堆乱放点位60余处,清理生活垃圾130余吨;调解邻里矛盾纠纷46起,协助服务残疾人及家属20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是强化规范管理,激发岗位履职“内生力”。建立健全公益性岗位人员“选、用、管、评”全链条管理机制,落实日常考勤、绩效考核和动态退出制度,开展岗位履职情况评估,对履职不到位、考核不合格或因特殊原因无法继续履职的人员及时予以调整或退出,进一步提升岗位管理规范化水平。今年以来,优化调整岗位人员7人,补充符合条件人员1人;组织开展公益性岗位巡查走访40余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类7人次。(来源:凫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