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强基层文化阵地,筑牢公共服务根基。对全镇文化服务场所进行功能优化、提档升级,提升场馆环境精致度与群众体验舒适感,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推动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农家书屋深度融合,藏书总量达6.8万余册,年均借阅量超1.2万人次;建成村级文化广场31个,配备健身器材的标准化广场占比达85%以上,所有文化设施均按标准配齐管理队伍和运行制度,开放使用率达95%以上。
二是丰富文体惠民供给,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聚焦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加大文化体育服务供给力度,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以来,开展文化惠民演出、送戏下乡、放映公益电影等活动239场,服务群众1.3万余人次;组织非遗传承、经典诵读、亲子阅读文化推广活动3场,参与家庭200余户;举办村级运动会2场,吸引参赛群众500余人次。
三是深化文明实践内涵,厚植红色文化底蕴。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广度。截至目前,组建志愿服务队19支,注册志愿者386人,开展环境整治、助老扶弱等服务活动50余场次、服务群众4000余人次。依托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纪念园等红色资源,编排《烽火鲁南》红色情景剧,推出“追寻红色印记”主题研学课程。截至目前,接待省内外基层党组织和社会团体537批次、4万余人次。(凫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