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6/2021-00105
- 主题分类:其他解读(转载)
- 发布机构:区国资事务服务中心
- 成文时间:2021年09月02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1年09月02日
- 标 题:解读:山东省“十四五”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
- 效力状态:有效
解读:山东省“十四五”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省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省属国资国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面对新机遇、新挑战,编制实施好《山东省“十四五”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做强做优做大省属国资国企,更加优化国资监管效能,更好服务“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框架和内容
《规划》主要分为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思路与目标、开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实施促进高质量发展六大专项工程、健全规划实施各项保障措施等五部分。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系统总结了省属国资国企“十三五”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内外部发展环境。
第二部分思路与目标。“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思路是:以推动省属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贯穿始终,聚焦“深入推进产业重构优化、着力培育一流企业集群、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形态、全面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四大核心任务,实施“党建统领、科技创新、人才强企、监管优化、管理提升、数字化转型”六大工程,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省属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十四五”时期的改革发展预期性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省属企业主要经营指标排名保持在全国省级监管企业最前列,规模总量持续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主要效益比率指标增幅力争达到中央企业平均水平;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全面优化,成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
第三部分开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细化了“深入推进产业重构优化、着力培育一流企业集群、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形态、全面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四大核心任务的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促进高质量发展六大专项工程。阐述了“党建统领、科技创新、人才强企、监管优化、管理提升、数字化转型”六大工程的具体内容。
第五部分健全规划实施各项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持续深化改革、强化考核督导、营造良好氛围”五个方面对规划实施给予保障。
二、重点内容解释
(一)关于深入推进产业重构优化。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起到“领头雁”作用,奋力蹚出一条路子来。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坚决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经济结构明显优化、新兴动能加快成长,经济质量结构、体制机制、发展环境正在发生系统性整体性重塑。省属国资国企认真贯彻国家、省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规划》提出“赋能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档升级功能产业”。把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放在突出位置,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转化为新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发挥政策性职能和平台功能,承担好重大基础设施“投建运管”任务,发挥好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作用。
(二)关于着力培育一流企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结构调整的巨大挑战,省属企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强党建、促改革、调结构、增效益,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塑造了规模、资源、资本等比较优势,涌现出一批把握时代脉搏、具备国际视野、敢于担当作为的优秀企业家和人才队伍,形成了装备制造、化工材料、综合交通、能源矿业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为争创世界一流企业奠定了基础。因此,《规划》提出要扎实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集聚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搭建梯次明确、结构合理、协同发展的一流企业梯队,主要包括世界一流企业和行业一流企业,并且聚焦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科技智能等领域,在省属企业二三级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创新竞争力的先进企业,着力打造一批重点细分行业的创新型、高成长性特色企业。
(三)关于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形态。按照以管资本为主转变监管职能要求,推动国有资本形态进一步优化。一是要构建灵活多样的国有资本形态,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二是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使上市公司成为省属国有资产的重要载体。三是促进国有资本多种形态融合发展,坚持产融结合、以融促产,实现各类企业协同发展。最终形成混合所有制实现形式更加丰富,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融合发展,直接投资与基金投资优势互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协同发展,国有独资全资、控股参股等股权结构配置合理,国有资本实现有效流动的国有资本形态。
(四)关于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产业门类齐全,市场空间广阔,拥有毗邻日韩、陆海统筹等区位优势,有条件、有责任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省属国资国企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一是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充分发挥国内、省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调整原材料供应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发挥省属企业在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二是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际国内共赢发展。提高企业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联动能力,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集成应用数字技术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五)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补齐重点领域的短板弱项,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定维护政治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规划》提出建立出资人主动管控风险机制,对经营财务风险、金融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各类风险,实施监测预警、识别评估和研判处置。建立风险冗余系统,提升危机管理和突发事件管理能力。